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和創科技沖刺北交所雖然受阻于臨門一腳,但對于和創科技來說未必全是一件壞事。
作為具有稀缺性的SaaS 概念股,和創科技此次沖刺北交所初期頗為順利:去年6月28日獲得受理,當年12月7日獲上市委會議通過,當時選擇的標準為北交所第二套標準。由于注冊和發行過程跨越新財報基期而補充的2022年年報中營收增速為17.76%,導致該公司IPO不符合第二套標準,從而使得公司在今年5月份申請變換成第四套標準,但由于過會后更換上市標準缺乏規則支撐,最后上市之路終止在最后一公里,頗為令人惋惜。
不過,從和創科技經營情況來看,該公司核心產品紅圈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去年仍然保持增長,隨著業績的提升,未來可供選擇的資本市場選項更多,特別是由于不同資本市場帶來的流動性和估值差異值得期待。
(資料圖片)
主營業務收入持續增長
和創科技是一家具備自主研發PaaS能力的SaaS云服務提供商,致力于為建筑工程、裝備制造、泛快消等行業的企業級客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覆蓋工程項目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領域。業務遍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多個地區,在基于 SaaS 模式的工程項目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細分領域奠定了較強的市場地位。
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和創科技來自SaaS產品的收入均占當期營收的95%以上。目前,和創科技主要產品包括紅圈CRM+、紅圈營銷+、紅圈通等;其中,用于工程項目管理領域的紅圈CRM+是和創科技的核心產品。
招股書顯示,該核心產品收入持續增長。2020年至2022年,該產品的收入規模分別為4833.56萬元、1.01億元、1.39億元,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35.91%、108.87%、37.75%,實現了3年3倍的增長;同時,該業務收入占營收的比例也從46.22%提升至83.52%。
根據其公開資料,在工程項目管理領域,紅圈產品能為建筑工程行業客戶提供施工過程中成本、物資、資金、進度、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數字化管理,幫助客戶提高成本核算和資金支付效率、 降低資金錯付風險和減少勞務糾紛等,實現工程項目施工全生命周期的降本增效。服務體系建設上,和創科技在全國16個城市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本地化服務團隊,擁有覆蓋全國的銷售、服務、運營體系,公司業務團隊圍繞客戶的全生命周期,對每個建筑工程行業客戶建立了全過程的服務記錄,可實現“提出需求—產品設計—客戶應用—客戶反饋—產品優化”的良性循環。
得益于紅圈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強大的功能和優質的服務,該產品具有客戶續費率高、客戶總數增長迅速等特點。和創科技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紅圈工程項目管理系統的客戶數分別為 1506 家、2258 家 和 2781 家,呈逐年上升趨勢;同時續費率亦逐年上升,由 2020 年的 57.71%上升到 2022 年的 71.04%。
此外,和創科技還積累了龐大的儲備客戶,紅圈工程項目管理系統目前累計服務了近3000家建筑工程企業,公司的潛在客戶池積累了70多萬家建筑工程行業企業,并且公司已累計拜訪具有主觀意向和購買需求的建筑工程行業企業30000多家。
未來的資本之路或許更寬
短期看,此次北交所上市暫時受阻,可能是一件“壞事”,但如果將目光放長遠,或許未必。
首先,和創科技上市申報材料已經經過嚴格問詢、上會審核,這表明公司的財務、業務、合規性等方面已經符合監管要求,公司也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材料,一旦公司短期內再次啟動上市計劃,需要的籌備時間肯定更短,問詢和審核過程也會更為順暢。
資料顯示,和創科技2022年營收1.7億元,營收規模接近北交所第三套標準(市值不低于8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2億元,最近兩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合計比例不低于8%)。該公司2022年年底合同預收款項為2.6億元,隨著服務期限推移預收款項會被逐漸確認為營業收入,據此可以判斷和創科技營業收入穩定增長能夠得到有力保障。另外,其最近2年的研發投入分別占當期營收的22.62%和 29.56%,符合國內A股各交易所的研發投入相關標準。
其次,和創科技的下游行業建筑業今年進入復蘇期。中國建筑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建筑業發展情況分析》顯示,上半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 35574.8億元,同比增長2.8%。到了2023年,《2023年上半年全國建筑業發展情況分析》顯示,今年上半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37003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2個百分點。和創科技作為基于 SaaS 模式的工程項目管理領域頭部企業,將會獲得超額紅利,而隨著規模再上一個臺階,未來估值肯定要有所體現。
最后是隨著業績提升,特別是一旦公司進入盈利期,和創科技選擇資本市場的選擇余地更大,而新選項可能帶來更好流動性和更高的估值。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