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零的筆記社
到年中了,就業形勢又和23年初說的不太一樣。雖然半年前我在《2023年怎么換到更穩定的工作?》這篇推送里大概說了一下2023年怎么換工作的方法,并且算是提前“預測”了一波我并不看好2023年的招聘趨勢會比2022年更好。
事實上,這半年里不斷發生的稀奇古怪的事也證實了我的預言。對于一些吹捧2023年行情一定比去年好的博主,我只能說你們沒有良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所以在秋招高峰期來臨之際,為了讓一部分職場人求職的時候不要和新一屆應屆生求職“撞車”,這里PO一下我關于今年下半年就業動向的看法,同樣的工作幾年的朋友也適用哈:
一、大廠不再像以前那樣美好
曾幾何時,某軟件上都以去大廠當實習打工人為榮,隨處可見APP上的用戶會曬出自己的工牌照分享自己的實習感想,那時候我每天看著實習公眾號在輪流推送大廠實習的消息,眼睛直勾勾地留下羨慕的淚水。
直到從2021年伊始,大廠間斷開始裁員,剛開始只是一小部分公司裁員,現在為了所謂的“降本增效”,都開始搞起了常態化裁員,搞得在大廠的人都人心惶惶。
事到如今,我們有必要給大廠祛魅,就好像前幾年房地產各路海外雙985的大神各顯神通展露互相內卷一樣,現在這個行業的光芒已經不足以吸引海內外大牛前來投遞簡歷了,畢竟公司自身也難保。
但我還是要講一句正確的廢話——如果你剛畢業找工作,又或者是沒畢業找實習階段,還是有必要去大公司上班鍍鍍金的。心理學里有個效應叫做“光環效應”,如果你身上疊加的buff足夠多,自然會讓人多留意你幾眼,后面跳槽出去獲得offer的概率也會相對增大。
二、高學歷有好有不好
20年前大學生還是個相對稀有的物種,而如今你現在只有個本科學歷都不好出來混。我也采訪過一些還在讀書的后輩,咨詢他們現在的讀研意向,他們幾乎都會回答我班上90%的人都會選擇考研。
有個研究生學歷好不好?有肯定好過沒有,但文憑這玩意就像收藏品,量少價高,量多的時候就不值錢了。
所以如果你非要讀研或者考研,建議目標院校要么985要么211,因為當你的學歷不夠亮眼的時候,基本在前期初篩就和大廠無緣了。既然你一開始讀研就是奔著更好找工作的,那我就建議你功利一點、不要浪費青春去讀影響自己求職的工作。
我甚至經常看到一些投稿說自己要被調劑去一些邊緣地區讀不知名學校的研究生、發出來問大家到底該不該去,針對這種提問我給出的答案一貫都是“不要去”,因為抱著“只要一紙文憑而不在乎學校好壞”的人,打從心底延續學生身份就是為了逃避就業去的,去無名學校無名專業讀研對他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三、學會留意公司的財務狀況
在后xx時代,穩定現金流就是一家公司的一切。
留意一下現在很多被裁員的公司,他們現在采取的裁員手法不是只針對某個績效低的員工裁,而是哪個項目哪個條線賺不到錢就裁,毫無商量的余地可言。
如果想在裁員的腳步邁出來前就及時逃跑,可以多和業務條線或者財務條線的同事交流,看看現在公司賺錢盈利的情況怎么樣。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或者業務至今還沒盈利,那就得警醒一下自己。
因為企業不養閑人,即便是gwy都已經慢慢有降薪的舉措了,更何況是體制外的公司?沒有新的盈利收入來源,公司哪里來的錢發工資給員工?
四、兩類人群需要關注自己的求職風險
我指的這兩類人群,一個是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另一個則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員工。后者因為背著房貸車貸,本來平時還貸就已經接近入不敷出,來一個裁員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熟悉的搭配有,年入百萬的大廠中產,老婆是全職媽媽+二胎三胎,一個小小的裁員風暴就足以讓這樣的家庭一夜返貧。
而前者呢,本來就沒有工作經驗了,但因為年輕員工入職時間不長、薪資在全公司不算太高,裁掉他們對公司來說成本很低,但因為可替代性強,再找一份工作就得花九牛二虎之力。
除了裁員成本低的原因以外,我不止一次看到我朋友圈的小創業公司的老板抱怨自己以后不再打算招應屆生,大多是投訴應屆生由于還沒遭受過社會的“毒打”,他們往往心態不好、遇到挫折從來不會想著迎難而上去解決問題,而往往總是想著避開問題或者陷入emo的狀態或者干脆直接辭職,搞到創業型公司好不容易培養好一個人以后又重復招聘、培訓成本極高。
如果你進不去大公司,同時又想用小公司作為自己入職的備選,那我建議你暫時把身上的利刺拔掉,鍛煉自己的耐受力、打破玻璃心,不要剛入職的時候每天想著怎么造火箭、過幾天又開始向往詩和遠方。
有的人可能不服氣,覺得“我就罵資本家怎么了”。但你要知道現在和前幾年形勢不同,那會兒你可以大肆談論996icu,但現在的風向是“絕對保護好企業主的利益”,堅決“打擊抹黑造謠企業”的人……
所以講到這里,懂的都懂了,沒懂的我也沒辦法,自己慢慢去悟。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