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商報(記者 楊宏生)8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截至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84億人,較2022年12月增加3880萬人,占網民整體的82%。
報告顯示,上半年,我國各類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多類應用用戶規模獲得一定程度的增長。一是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的用戶規模仍穩居前三。截至6月,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用戶規模分別達10.47億人、10.44億人和10.26億人,用戶使用率分別為97.1%、96.8%和95.2%。二是網約車、在線旅行預訂、網絡文學等用戶規模實現較快增長。截至6月,網約車、在線旅行預訂、網絡文學的用戶規模較2022年12月分別增長3492萬人、3091萬人、3592萬人,增長率分別為8.0%、7.3%和7.3%,成為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三類應用。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主任王開前表示,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業態,網購消費在助力消費增長中持續發揮積極作用。2023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7.16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06萬億元,增長10.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6%,在消費中占比穩步提升。
從業態發展來看,一是跨境電商保持快速增長。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跨境電商貨物進出口規模占外貿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5%左右,跨境電商成為外貿重要新生力量。二是農村電商取得積極進展。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農村物流體系不斷完善,為暢通城鄉商貿循環,帶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上行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直播帶貨、產地直采、“電商+旅游+采摘”等各類新模式也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源源動能。
從市場競爭來看,網絡購物市場競爭逐步從粗放發展轉向深耕細作,電商平臺積極通過多種方式尋求新增長。一是推進組織改革以適應市場變化。上半年,多家電商平臺陸續在組織和人事等方面進行深度改革,力圖加快組織更新速度、提升敏捷程度。二是采用低價策略吸引用戶。電商平臺重新聚焦低價策略以提升用戶的活躍度和下單轉化,同時進一步觸達廣大下沉市場潛在用戶。三是積極拓展海外電商業務。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Temu和快時尚服裝跨境電商平臺SHEIN保持較快增長,在一季度分別位居美國各類應用下載量第一和第五。電商平臺積極探索業務出海,有助于進一步形成中國制造和中國電商的發展勢能。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