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從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環境建設、城鄉融合、創新驅動和社會治理六個方面,從2萬多個建制鎮數據中,評選出了2022千強鎮名單。
(相關資料圖)
今日的數據,提取《2022千強鎮名單》,從地級及以上行政區(下稱地市)的角度,統計出各地市的千強鎮數量,并結合現有的建制鎮數量,觀察各地市上榜鎮的比例。
一,千強鎮數量
從區域看,華東地區共有700個鎮入選千強鎮,華中地區+華南地區共計202個,華北、東北、西南和西北合計92個。
從省份看,江蘇268個、浙江229個、廣東114個,合計611個,三省的千強鎮數量,占全國的比例達到了六成以上。其中江蘇和浙江合計497個,占比接近一半。
從城市看,寧波有52個鎮入選千強鎮,蘇州50個、嘉興和南通各39個、常州30個、東莞28個。
大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武漢、重慶和成都等城市,沒有鎮入選,廣州、杭州和鄭州則有一定數量的鎮入選。深圳的建制鎮已經轉為街道了,其余城市落選的原因不清楚。
二,千強鎮的比例
對于學霸來說,考100分是因為試卷總分只有100分;對于其他人來說,考130分是因為試卷總分是150分。
所以千強鎮的數量之外,還應該對比比例,才能看到誰的實力更強。
下圖中,各地市的數字=入選千強鎮的建制鎮數量/建制鎮數量*100。
入選千強鎮的建制鎮、比例達到90%以上的優等生,共有五座,分別是東莞100%、蘇州96%、嘉興93%、佛山和無錫90%。
28個鎮全部入選,東莞的實力自然毋庸置疑,但東莞可能占了直筒子市的特點:即東莞是由地級市直接管轄鎮一級行政區的。同樣直筒子市的中山,也有72%的鎮入選千強鎮。
南京、廣州、寧波等45座地市,千強鎮占比在10%-90%區間;包括長沙在內的97座地市,占比在10%以下。
當然,相對于其余沒有入選的194座地市來說,這97座占比10%以下的城市,在這項指標上,也是很厲害的。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