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自我市全面啟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三年行動以來,各地各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奮發進取、擔當實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幅幅產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新畫卷在武穴大地徐徐展開。
為充分展現新時代武穴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局面、新氣象,宣傳先進典型、推廣經驗舉措,武穴市融媒體中心開辟《鄉村振興新畫卷》專欄,激勵全市各地各相關部門對標先進找差距,精準施策促提升。今天推送:《大法寺鎮梅均村:打造“紅網格”? 助力和美鄉村建設》,敬請關注。
大法寺鎮梅均村:打造“紅網格”? 助力和美鄉村建設大法寺鎮梅均村以人民為中心,以垸組為基點,以善治為目標,打造“紅網格管理服務站”,按照“黨建引領、群眾主體、因地制宜原則,不斷提振鄉村環境“精氣神”,打造美麗示范鄉村“高顏值”,實現了傳統村落的“內外兼修”,生機盎然的鄉村振興畫卷在徐徐展開。
走進梅均村,一條條“四好農村路”暢安舒美,一棟棟民舍秩序儼然,一座座農莊依山而建,到處洋溢著蓬勃生機。昔日的梅均村卻是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道路坑洼不平、晴天灰塵滿天,村民出行叫苦不迭。
想要改變破舊現狀,拆舊建新阻力重重,但村干部并沒放棄,積極構建“黨組織+網格長+微網格員+群眾”的治理體系,建立“紅網格管理服務站”,兼顧“黨員活動室”、“村民議事室”、“矛盾糾紛調解室”、“村民活動中心”等功能,從源頭收集民情民意,打消群眾后顧之憂,轉變群眾思想觀念,逐步形成從不想拆到主動拆的局面,讓群眾實實在在得到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實惠。
大法寺鎮梅均村村民 桂四娥村里搞建設,我和丈夫都在村里做事,工資加起來一天差不多兩百塊,村里的百姓都很歡迎做這事,都希望給它建設好。
大法寺鎮梅均村黨總支書記 梅詠超整個垸場的建設都是村兩委和每個垸場的百姓來做,美麗鄉村建了,共同締造在做,每個垸場都搞好了,大部分工錢也進了老百姓自己口袋,何樂而不為。
村莊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如今,梅均村利用閑置空間,打造了多處公路文化帶、紅色文化點、法治教育基地,一躍成為我市鄉村振興的新樣板,成為了市民春觀油菜花海、夏逛旅游景點、秋品采擷樂趣、冬踏仙姑積雪、縱享戶外騎行的景觀路、旅游路、生態路、產業路、幸福路。
大法寺鎮梅均村村民路刷黑了,綠化也搞好了,農民生活過的非常舒爽。
自美麗鄉村建設以來,該村還先后榮獲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基層社會治理先進村”、“全國法治民主示范村”等稱號。
記者/劉飛?劉維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