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19日,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勒福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杰出青年科學家國際獎在法國巴黎頒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作為國際古遺傳學領域的領軍科學家之一,從全球2500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中國科學家。
付巧妹為自動化工作站準備樣品
古基因組學(古DNA)研究為破解人類文明密碼打開了新窗口。“幾乎沒有什么問題能像人類的起源一樣,讓我們充滿好奇,并為之探索不止。”付巧妹說,弄清“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是古DNA研究的價值所在。而本次獎項,正是表彰付巧妹通過古DNA構建歐亞大陸早期人群遺傳歷史的重要原創性工作,從進化角度為人類的健康與適應問題帶來新的見解。
付巧妹長期從事古遺傳學研究,她運用和創新古DNA關鍵技術,在歐亞早期人類遺傳特點、人群之間的基因交流和遷徙擴散歷史等方面,取得了許多國際重大研究發現和重要技術創新。她獲得了東亞首例丹尼索瓦人DNA,破譯歐亞大陸最古老的現代人基因組,解碼東亞最早的現代人基因組,解鎖冰河時期歐亞人群圖譜,系統繪制出東亞4萬年來人群的動態遺傳歷史,揭秘東亞現代人適應性演化特點等,展現出早期人類群體的動態演變,以及早期現代人與滅絕古人類的互動細節,為繪制歐亞古人群遺傳演化圖譜做出重要貢獻。
今年是阿勒福贊獎首屆頒出。該獎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2022年起設立,是旨在推動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領域青年科學家工作的國際獎項,每2年頒發給5名從事STEM領域工作的青年獲獎者。本屆獲獎的其他4名青年科學家為來自喀麥隆的Abdon Atangana、埃及的Hesham Omran、塞爾維亞的Jelena Vladi?(女)和阿根廷的Federico Ariel,他們分別因在數學、半導體芯片和微電子學設計、綠色工程、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研究和推廣獲獎。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