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5月25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湖北省“非遺+互聯網”優秀案例名單,共入選8個。潛江非遺“線上線下聯動互動,拓展潛江非遺傳播空間”獲評全省“非遺+互聯網”優秀案例。
此次評選旨在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支持合理利用互聯網拓寬非遺產品推廣和銷售渠道。充分運用互聯網平臺,拓展非遺創新發展的空間,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當代生活。
近年來,潛江市全面啟動“非遺+”發展模式,通過非遺基地建設、品牌活動開展、非遺研學線路開發、非遺進景區進校園進農村社區、非遺文創產品研發推廣等,引領非遺文化資源與旅游行程、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遺的濃厚氛圍,弘揚“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傳播理念,成效顯著,非遺傳承保護工作步入湖北省先進行列。
潛江新聞網、潛江電視臺、潛江日報社等地方主流媒體開辟專欄專題報道潛江非遺,讓潛江非遺文化向大眾傳播,為城鄉百姓知曉。
非遺+互聯網的全面啟動實施,更使非遺走向民間和大眾化,得到更有實效的普及與傳承。地方文化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新興的媒體資源,紛紛加入非遺文化宣傳推廣陣營,極大地拓展了多元化傳承傳播平臺和空間。
市非遺中心全程組織承辦的“春節元宵系列文化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魅力潛江-七夕云上燈會”“迎國慶、慶中秋經典皮影戲展演”“喜迎重陽,潛江民歌大家唱”等等,以現場云的形式進行網絡直播,網絡點擊率近千萬,先后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文旅中國、學習強國、央廣網、湖北之聲等國家和省級媒體廣泛報道。
隨著自媒體的日益普及,非遺工坊、藝人工作室、傳承人和社會各界網絡達人紛紛自建媒體加入,積極傳播潛江非遺文化,直播帶貨人群效應漸呈熱勢。“非遺+互聯網”的實施,為非遺產品營銷、非遺文化傳播、非遺信息公告等提供了品牌化平臺支撐,使非遺文化在網絡空間得到精彩展現。線上線下聯動互動開啟了新時代非遺文化傳承保護與宣傳推廣的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