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政治局會議剛剛抹去“房住不炒”,強調“適時優化房地產政策”,27日,住建部立馬就跟上腳步,出臺跟進政策了。
給大家總結一下,一共三個關鍵點:
1、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
(資料圖片)
2、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
3、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
首先降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其實目前大部分城市首套住房首付比例都已經降到了20%左右,7月份,百城首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數也已經跑到了3字開頭,可以說是處于歷史最低水平了。
而市場一般都會超前于政策,現在這條政策的提出,顯然是在鼓勵進一步下調,支持剛需購房。而就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壓力來看,下調還是存在空間的。
第二,換房減免稅費。其實早在去年9月底就發布過對換房的置業人群進行個稅優惠,上半年又推出過部分城市的“帶押過戶”,降低置換成本,這次又進一步提到了稅。這是把矛頭從過去的“剛需”轉向了“改善”。
也對,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的主要動力也早已切換到了改善需求。喚醒改善,也許才能真正修復樓市。
第三點,也是最重磅的一點——認房不認貸。
之前,就有人說這認房不認貸要是落地了,那就相當于“核彈級”的救市措施。而現在,認房不認貸真的來了,會成為靈丹妙藥嗎?
我們先來搞清楚,什么是認房不認貸。簡單來說,就是不管你貸沒貸過款,只要名下沒房,就可以享受首套房貸的優惠政策。我們目前大部分地區的政策是認房又認貸,比如上海,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外地,只要你有過房貸記錄,你買房就需要付七成的首付。
這對購買力的遏制效果是非常大的,可以說嚴重限制了需要換房改善的購房群體。而現在放開了就不一樣了,無論你是有過貸款記錄的剛需,還是需要改善居住環境的,壓力都會大大減輕。
現在,住建部表態后,各個地區尤其是一線城市將會有具體的政策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活核心城市置換鏈條,活躍市場交易。
那么這樣放寬的政策,又能釋放多少購買力,對房地產造成多大的刺激呢?
其實早在2014年就有過認房不認貸的先例,隨后2015年樓市立刻大漲了一波。但現在,歷史顯然不會再次重演了。
我們回顧一下,七月以來各大部門的不斷發聲,從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到盤活改造各種閑置住房,再到“認房不認貸”。不難發現,邏輯并不是想要讓房地產“漲”,而在于房地產“穩”。
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要平穩、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