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李群
今年5月1日起,新修訂的《江蘇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新《條例》在適用范圍、市容環衛責任、環境衛生管理、推進垃圾分類及關愛環衛作業人員等方面都作出了新規定,特別還對公眾關注的外擺經營進行了規定。
辛棄疾的千古名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細細品味,古詩詞里還藏著一個“夜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煙火氣”并不只是指“煙”和“火”,而是形容一種生活的美好。而“煙火氣”成了一個流行詞,也反映了人們對煙火氣的認可和饑渴。
如何讓“煙火氣”更旺?除了夜市,不少城市“外擺”出場。為促進消費回暖,讓“煙火氣”回歸,今年以來,多地出臺相關舉措鼓勵商業外擺,以提振消費活力,擴展城市商業形態。北京市發布《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其中包括規范商圈外擺經營等內容;深圳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允許街道辦根據方便群眾、布局合理、監管有序的原則劃定攤販經營場所。從之前的“占道經營”,到如今的“外擺經營”,允許商家適度向外伸出“商業觸角”,幫助個體工商業者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益,以便輕裝快行,這本身就是一種善治善為的表現。如今,既要“市容”,也要“繁榮”,思路一變、方法一新,城市管理更得人心。
眼下,一把遮陽傘,幾張小桌椅,成了商家靈動的招牌。午后,時尚而又前衛的咖啡店門前放下桌椅撐起遮陽傘時,一片舒適又接地氣的消費氛圍就出現了;夜晚,坐在餐廳外面的小桌前,吹著微風品嘗人間美食,舒服又愜意,確實能留住匆忙的腳步。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昭示著一座城市的從容、閑適。
商業外擺要成為城市“風景線”,更要結合建筑風貌、人文內涵和業態特征,擺出“高顏值”和“高品質”,擺出“文明風”和“文化范”。位于南京大學附近的金銀街國際青年藝術街區,聚集了咖啡輕食、手辦工坊、生活美學等幾十家小店。咖啡香飄老街巷,非遺入駐“集裝箱”,城中小巷釋放消費“大空間”。
商業外擺經營如何守得“民心”見文明,也檢驗著城市治理智慧。外擺經營需要占據公共空間,就意味著在推廣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對于城市管理者而言,能寬松地“放下去”,也要嚴苛地“管起來”。比如,杭州要求經營者承擔外擺區衛生清潔,如發現衛生問題,則要求商家暫停外擺進行整改;蘇州則對外擺經營活動的時間作了規范,居民區周邊原則上不超過22點。而江蘇昆山的城管部門,主動與商鋪溝通,閑時外擺座位可以作為市民休憩座椅,資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事實上,“外擺經營”也為大眾提供了服務。有序“放”、科學“管”、精準“服”,城市更有溫度,經濟更具熱度。
商業外擺,為回暖的市場再添一把柴,同樣也希望能擺出更多“煙火氣”,擺出城市“風景線”。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