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劍池街道原南秦村處于綜合處置受理階段21幢(共189植),已完成處置驗收18幢(共161植);龍淵街道原二村累計完成17幢(共221植)面積測量工作……龍泉市多路徑加快解決城區征遷留地安置房(聯建房)違建,處置“老大難”問題。
為切實解決城區征遷留地安置房(聯建房)業主用水用電歷史遺留難題,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屬地街道配合,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來、解決困難去,入戶走訪了解業主訴求,對龍淵街道原二村、劍池街道原南秦村等區塊內的征遷留地安置房開展違建情形摸排工作,按幢梳理業主資料,匯總成冊。
近日,家住劍池街道燕兒小區3號樓的業主徐先生,在劍池街道與相關部門的協調下,順利完成了房屋安全檢測鑒定、違建處置后,正式開戶通水通電。“這次,政府給我們解決了一個‘大困難’,通過處置驗收后,我正常辦理了生活用水用電,生活更便捷了。”徐先生表示。在驗收前,因違章問題沒有處置,徐先生家日常使用的是當初蓋房子的用水用電,經常會出現水壓電壓不穩等情況,給生活帶來了不少麻煩。
城區征遷留地安置房(聯建房)處置工作一直是老百姓關心的一項重要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目前,城區范圍內41個征遷留地安置房(聯建房)區塊因存在不同類型(超高、超寬、超層)的違反規劃建設行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在違法建筑處置決定執行完畢前,不得辦理供水、供電手續。
記者了解到,龍泉市城區征遷留地安置房(聯建房)處置工作主要面臨兩個難點:涉及體量較大,群眾覆蓋面較廣;違建時間跨度大,違建類型較復雜。
“這是老百姓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非常棘手的歷史遺留難題。我們聯合屬地街道,一戶一戶開展政策宣傳,讓老百姓知道處置工作的相關政策,具體流程怎么走,切實解決問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這件事情牽涉范圍廣、人員多,情況復雜,但是再難我們也要辦下去。”
處置過程中,工作人員堅持“依法依規、安全第一、以人為本、尊重歷史、分類處置、平穩有序”的原則,針對前期處置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完善補充,優化城區征遷留地安置房(聯建房)綜合處置工作。與此同時,市政策制定專班針對現有處置驗收政策進行補充完善,修訂發布新的處置驗收政策。屬地街道則負責組織動員區塊內業主開展處置驗收申報工作,推進征遷留地安置房處置驗收工作。
下一步,龍泉市將繼續加快推進綜合處置驗收工作,全面分析問題攻堅整改完成情況,再分析、再研究、再總結,形成面上長效機制,由屬地街道常態化開展處置工作,逐步解決征遷留地安置房違建處置遺留問題。記者 吳根武 通訊員 梅煒剛
(來源:龍泉市人民政府網站)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