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歐陽宏宇
“金融問題追根溯源是財政問題,所有經濟問題最后都要追究到財政問題上。”3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2023在《財經智庫》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想要達到理想的增長,需要多關注財政問題,很多問題研究要追溯到財政這個根源上來。“財政不錯的時候,什么問題都好解決,財政狀況不好的時候,什么都會成問題。”
在李揚看來,當前財政有兩個方面的情況值得關注:一方面,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平衡,由于近年來實施的減稅降費等刺激措施,也致使財政收入有所減少。另一方面,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2022年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為16.8%,而2015年時將近22%。
談及政策建議,李揚認為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需要體制改革。比如,五級財政是否變成三級財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權如何重新劃分。
第二,對于現在的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需要借鑒一些其他國家有效的經驗,在這方面李揚認為最值得學習的是日本。
第三,中國政府是凈的資產持有者,可以考慮用資產將債務覆蓋掉。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