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袁秀麗)3月15日,越秀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越秀地產”)召開2022年業績發布會。或是因為2022年全年業績合同銷售再創新高的緣故,對于各種問題——從銷售目標到北京拿地再到發債,越秀地產董事長兼執行董事林昭遠心情輕松地有問必答。
(相關資料圖)
對于公司2022年的業績,林昭遠稱,“沒有什么法寶,就是勤快,365天都很努力。”
3月15日,越秀地產召開2022年業績發布會。
今年合同銷售目標為1320億
2022年,越秀地產錄得合同銷售(連同合營及聯營公司項目的合同銷售)金額約為1250.3億元,同比上升8.6%,成為少數合同銷售逆勢增長的房企之一。2023年,越秀地產合同銷售目標則為1320億元,按6%的標準提升;其可售資源為2400億元。
對于這個目標,林昭遠表示,“目前我感覺有動力了,市場有回暖,刺激了我們工作的熱情。”“我們堅定信心,可以完成今年的目標。”
林昭遠認為,從政策端角度來看,正在溫和轉暖,房地產在去年大幅度下滑,今年應該會穩中向好,“個人判斷目前應該會保持這種水平,但結構分化應該是越來越嚴重的,好的地方價格上漲,不好的地方賣不動。”
林昭遠表示,市場核心還是投資者的信心,政策沒有問題,大家買房的欲望也很強,現在很多人都有換房的需求,而信心的核心還是在于經濟——經濟穩了,買房的動力就更強了。
對于未來市場,越秀地產管理層認為,隨著政策效力的持續釋放和市場信心、購房意愿逐漸回歸,房地產市場預計將筑底回升,市場規模和房價趨于穩定,但市場和房企分化加劇,市場集中度持續上升。
“目前越秀地產的策略是抓緊推盤、抓緊去化、抓緊回流,回流之后抓緊去投更好機會的項目。”林昭遠如是說。
“并購難度特別大,坑特別多”
對于北上廣深,林昭遠表示,核心城市具備人口、經濟優勢,肯定是公司業務的重點。
“這幾年無論深圳、上海還是北京的地塊,我們都是加大力度去拿的;在北京,有機會我們還會繼續拿地。”至于是不是好時機,林昭遠認為好時機時刻在,去年盡管市場不好,越秀也拿了37宗地。
今年年初,越秀一舉拿下兩宗地塊,59億補倉北京。此次越秀地產拿地背后是,原旭輝華北區域集團總裁董毅加盟越秀地產后的新動作。據悉,董毅擔任該公司華北區域副總裁,主管投資和北京公司。
對此,林昭遠提到,越秀地產堅持人才建設走在前面,很快就會“開花結果”,比如,北京是一個重要發展的城市,與其他區域不一樣。此外,林昭遠還提到,在北京新拿的兩塊地會獨立開發。
對于2023年的拿地規模,林昭遠回應新京報記者稱,與2022年的規模差不多,投資拿地金額計劃400億元,是以銷定產。
據悉,2022年,越秀地產充分運用“6+1”多元化、特色化增儲模式,分別于廣州、深圳、佛山、中山、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鄭州、長沙、重慶及成都共12個城市新增37幅土地,總建筑面積約為695萬平方米,約53%通過多元化模式獲取,其中TOD、“城市運營”、國企合作和產業勾地增儲模式分別占新增土儲的11.5%、5.0%、34.4%和2.2%。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越秀地產總土地儲備約為2845萬平方米,其中大灣區土地儲備占總土地儲備約49.8%。
此外,并購也一直是業界關注的話題。林昭遠指出,集團獲取土地的項目,并購是其中來源之一,但是并購難度特別大,坑特別多,“我一直在想,企業為什么要賣項目,如果這個項目好賣,人家馬上就會賣掉。”
林昭遠還指出,并沒有放棄尋找合適的并購機會,目前團隊每周接到并購要約的項目還是挺多的,“我們會進一步篩選,如果有機會就會并購。”
“發債計劃主要看成本”
對于房地產行業的融資,越秀地產管理層認為,行業的融資環境將逐步寬松,但房企獲取融資的能力呈明顯分化,穩健優質房企在資金獲取和融資渠道進入方面更具優勢。
對此,林昭遠提到,“發債計劃主要看成本,我們具備發債的能力,有債務到期確實有再融資的需要,哪里成本低我們到哪里去。”
“當然,在必要的時候是不是進一步降低債務規模或者凈負債,我想還是看機會。有好的機會,有錢賺,又是比較安全健康的,如果我們不投的話,管理層就不夠積極了。如果硬去投,那也沒有必要。”林昭遠指出。
“有些記者批評我們比較保守,我認為是長期主義。”林昭遠說,2023年越秀地產短債比進一步優化,這是比較穩健的。
據悉,截至2022年12月31日,越秀地產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監控戶存款總額約為351.2億元。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凈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率分別為68.8%、62.7%和2.23倍,“三道紅線”全部為“綠檔”。還值得關注的是,越秀地產抓住國內利率下行的融資環境,優化調整境內外債務結構,公司平均借貸成本同比下降10個基點至4.16%。
2023年,越秀地產堅持“一城一策”和“量入為出”的投資策略, 投資項目上以效益為先,更加聚焦收益確定性高的項目。
綜合來看,越秀地產管理層認為,由于房地產行業的市場結構和競爭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短期內土地市場仍延續疲弱狀態。隨著銷售市場的恢復,土地市場也將逐步回暖,但市場分化明顯,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會較快反彈,穩健優質房企獲取土地資源優勢明顯。
編輯 楊娟娟 圖/企業供圖
校對 楊許麗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