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現在談婚論嫁都避不開房子的話題,父母打拼一輩子也是為了買房。在十年前投資房地產是一本萬利的事情,但近年來,房地產行業卻輝煌不再。
從2022年底的成交量來看,各大城市在房價下跌的情況下依舊很難將房子售出。在這種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下,不僅房地產商瀕臨破產,有多套房的家庭在未來也會面臨三大麻煩。關于這一點,王健林的預測確實成真了。
一、房地產業的動態
【資料圖】
王健林原本在房地產業賺的盆滿缽滿,卻在2017年萬達危機時順勢賣掉了旗下不少的酒店,將企業的重心轉向娛樂行業,不得不承認他是很明智的。如今的王健林擁有大量現金流,又趁著房地產業低迷,以低價收購了大量的房產。他曾經說過,因為土地過量供應和存放量過剩,中國的房地產業早就過了巔峰,有下滑之勢。
根據數據,我國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了房子,甚至40%的家庭擁有了兩套以上。沒房住的問題已經不需要再擔心,反而是房子庫存積壓的問題值得注意。
從前因為不少人炒房實現暴富,吸引了許多人進軍房地產,各大開發商也在不斷的開啟新的樓盤,從而導致住房資源過剩。不僅房地產商叫苦連連,多套房的家庭未來的日子也不好過。
二、三大麻煩
1、房子貶值
隨著房住不炒的理念深入人心,房子逐漸失去了其投資屬性和流動性。據統計,目前我國的空置房數量達到了1.2億套,各地的房地產行業都趨于飽和,供大于求的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房子的貶值。一線大城市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三線以下以及小縣城的情況不容樂觀。
除此之外,各地也在推出公租房,即每個月只要花幾百塊錢而且可以常住,不用擔心被房東毀約驅趕,這樣一來,未來無論是租房還是賣房的市場都會被擠占。房子等固定資產占中國家庭財富的70%左右,房子賣不出去或者租不出去,家庭的整體財富就會縮水,沒有市場的房產可以說是負債。
2、二手房難賣
近幾年房子的成交量屢創新低,二手房更是如此。截止到2022年10月,我國二手房的掛牌量已經超過10萬。隨著我國結婚率和生育率的下降,對房子有剛性需求的人越來越少。如果二手房周圍的設施不好、交通不便,更是難以售出,除非拿出讓買房者滿意的價格。
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的二手房不難售出,因為其教育環境、醫療資源都是優質的,吸引著大批的人前往。但小城市沒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甚至還有許多人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打拼,城市人口逐年降低,而房子數量卻屢增不減,市場規模急劇縮小。
3、持房成本增加
房地產稅勢在必行,目前房地產稅已經在一些城市試點,相信不過多久就會普及全國。擁有多套房就意味著稅收也要相應增加,之后可能還會有空置稅或者是租賃稅,這對于多套房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雖然現在疫情防控放開,人們的生活以及經濟發展逐漸步入正軌,但是疫情形勢不可輕易定論。若之后還會有封控,人們的收入就會相應減低,甚至是失業,但是房貸依舊要還,還要算上小區的物業管理費。這些費用加起來對于未來多套房家庭就是很大的負擔。
三、今后樓市的走向
從一月份的成交量來看,房地產行業的寒意依舊,雖然很多房地產商已經收手,對新的樓盤開發量減少,但供大于求的關系仍然得不到改善,未來多套房家庭可能會陷入困境。國家對于樓市的一系列調控,最主要還是想讓房子去金融化,所以只有優質的房企才能夠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來。
如今房地產行業情勢低迷,不建議普通人將血汗錢投入房地產。而對于只住房不炒房的群體可以趁著當前房價一再下跌,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屋。對于有多套房產的家庭,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將房子拋出,盡量讓自己不要虧損太多。
結語
雖然國家在出臺各種政策比如降低貸款稅,想要讓樓市回暖,但人們還是對樓盤信心不足。這對于擁有多套房的家庭來說是不利的,對此我們表示同情。但是我們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在做選擇之前應該做好調研和充分考慮,評估好自己的購房能力、樓盤的資質等。
免責聲明:文章不作商業用途,無意侵犯任何人的權益,如有信息紕漏請私信作者修正。本文系原創作品,謝絕轉載,抄襲、洗稿必究。
關鍵詞: 房地產企業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