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
(資料圖)
開年以來,面臨經濟運行新的困難和挑戰,武穴市委、市政府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全市上下堅持“沖刺全國百強縣市、打造循環經濟千億園區、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這個總目標,堅持“以流域綜合治理統籌‘四化同步’發展”這個總策略,以“開年就開跑、起步即沖刺”的姿態奮躍而上,不斷匯集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和強勁動能,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高開高走、向上向好”的半年答卷,多項指標位居黃岡市前列,為沖刺三季度、贏取“全年紅”打下了堅實基礎。
武穴市融媒體中心全媒體推出系列報道《武穴市年中經濟觀察》。今日推出《以“穩”求“進”:產業集群育出新動能——武穴市年中經濟觀察③》,敬請關注。
以“穩”求“進”:產業集群育出新動能
——武穴市年中經濟觀察③
工業強則武穴強,產業興則武穴興。武穴龍坪鎮長江新洲島分叉處,江面開闊,天然良港。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高端裝備產業騰飛之地,上演新能源船舶制造業傳奇故事。
8月3日,省委軍民融合辦來武穴市調研高端裝備產業發展情況,對武穴市務實高標強力推進智能化新能源船舶產業園項目給予充分肯定。
武穴岸線資源得天獨厚,船舶工業歷史悠久,極具發展智能化新能源船舶產業資源稟賦優勢、產業規模優勢及船舶建造實力。
武穴市搶抓發展機遇,高水平、高效率推進智能化新能源船舶產業園建設,瞄準“中國一流、世界領先”這一目標,突出“智能化”和“新能源”這兩大特色,針對新能源船舶市場需求,致力打造長江流域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綠色、智能、現代、標準化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努力成為我國內河綠色智能船舶高端制造的標桿工程,為全省高端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目前,武穴正圍繞船舶產業園“一心四區”的功能布局,以及智能制造區域、水工工程區域、制造協作區域和研學生活區域的選址,全力推進智能化新能源船舶產業園項目建設。
產業增效再加速,持之以恒夯實發展根基。武穴堅持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不動搖,加快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高質量的產業升級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武穴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持續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新動能。全力推進工業倍增,聚焦醫藥化工、新型建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深入實施新一輪技改三年行動,借助新技術、新工藝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實體產業向智能化、集群化、綠色化發展。
重點培育祥云股份、華新水泥、民本集團等一批百億級龍頭企業,重點實施祥云系列新材料、生態合成革產業園等一批投資過百億的頭部項目,重點建設維生素、磷化工、熒光增白劑、氟化工、獸藥等一批世界級制造基地。
推進“鏈主”企業做強做大,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形成“頭雁引領群雁飛”的發展態勢,以工業增長推動經濟增長、財政增收。
建強園區主陣地。堅持“集約化、綠色化、數字化、融合化”的思路,按照“兩區六園”空間布局,統籌協調推動園區發展蝶變,抓緊推進馬口園區北擴、武穴火電、鐵水聯運等一批投資30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力爭5年實現園區規模過千億元。
讓傳統優勢產業向“新”而行,力促產業由“制造”變“智造”。祥云股份等武穴市4家企業上榜2023年度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至此,該市共有6家企業上榜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
武穴大力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探索智能制造標準化、模塊化、精準化,促進制造業低碳轉型發展。目前,武穴的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6家,祥云集團被評為2023年第一批湖北省5G全連接工廠。“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22家、貫標企業3家,5家企業27個場景申報省級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上半年,全市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3%。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家,在庫規上企業達200家。
該市持續做優文旅“精品游”,全面做強“鄉村游”,加快發展“工業游”,強力打造“體育游”,持續擦亮“匡山西游、油菜花海、濕地慢城、美麗鄉村、康養體驗、工業旅游”系列名片。年初以來,舉辦“荊楚購”系列“年貨節”、“東坡廟會?油菜花節”、“萬丈湖小龍蝦節”、端午龍舟賽等活動16場,實現限上網絡零售額1.51億元,增長30.9%。
“千年廣濟、多彩港城”。武穴大文旅產業動能漸顯,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文字/?郭占軍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