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鹿軒
甌繡,亦名“溫繡”,是浙江溫州的傳統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時光流轉,甌繡在一代又一代溫州人的傳承下進行著創新性演化,從戲裝、壽屏到山水、人物、走獸、書法等,在一針一線中折射出社會的變遷。
為弘揚溫州傳統手工藝,豐富轄區居民文化生活。近日,溫州市鹿城區南郊街道十里亭文化禮堂組織青少年開展了甌繡非遺手工體驗活動,從基層挖掘、培育新“繡”才。
青少年在文化禮堂體驗甌繡(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央廣網)
活動現場,志愿者老師向孩子們展示了經典甌繡作品,講解了甌繡流傳的技藝歷史,并教大家如何取線、穿針、打結、使用繡繃,還針對青少年走線、針法、配色等問題進行了仔細耐心的教學。一針一線繡匠心、千絲萬縷傳非遺,老師的認真和專注感染了現場的孩子們。經過近一小時的學習與操作,孩子們都完成了屬于自己的甌繡作品,并將自己的作品黏在了可以隨身攜帶的鏡子上,為鏡子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本次的實踐活動以公益課堂作為宣傳載體,讓更多人感受到了精美甌繡作品背后的精雕細琢與不易,體驗到了指尖上的非遺與家鄉文化魅力。
據了解,溫州市鹿城區將持續性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14個街鎮150個文化禮堂,以接地氣的體驗方式點燃基層對非遺文化的熱情。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