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
2、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
(資料圖)
3、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班級人際環境、班級風氣等為其主體標識,班級的墻報、黑板報、活動角及教室內外環境布置等則為其物化反映。
4、 按照與社會要求的吻合程度,分為班級制度文化與班級非制度文化(含班級反制度文化)兩種成分。
5、 按照班級成員的認同程度,分為班級虛形文化(體現社會要求但尚未被班級成員內化的文化,又稱純制度文化)與班級實體文化(班級實際具有的文化,又稱素質文化)兩個層面。
6、 按照班級成員的占有集中程度,分為統合型班級文化(班級所有成員或大部分成員共同占有)與離散型文化(班級成員分別占有幾種不同性質的文化,且其中任何一種均不占主導地位)兩種類型。
7、 所謂“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制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比如文藝學、天文、地理、教育、服飾等等。
8、作為班級文化,它與建筑文化、飲食文化一樣有著自己的外延和內涵。
9、首先,它是一種個性文化,代表著班級的形象,體現了班級的生命。
10、其次,它是班級全體師生共同創造的財富,是全體師生共同勞動的結晶。
11、第三,班級文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系統工程,它的主體是學生。
12、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
13、它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功能。
14、班級文化涉及到與班級有關的各類人群,既包括我們以往比較關注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包括我們容易忽略的教師之間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
15、而教師與教師之間是合力的關系,教師與家長之間是互補的關系。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