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了解每日新鮮
(資料圖)
來源:溫州日報
封面來源網絡,與本文無關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梧田老街入口停滿了電動自行車,還堆著一些裝修材料。
梧田老街內“邊裝修、邊營業”存在安全隱患。?記者?攝
裝修垃圾隨處可見,老街周邊停車缺乏引導和管理,游玩體驗感欠佳。日前,有市民向記者反映,梧田老街初具雛形,吸引了不少游客游玩打卡,但也因為“半裝修半營業”的狀態,導致管理跟不上。
有市民提出,目前老街游玩體驗感不佳,主要是因為景區部分商鋪和設施仍處于裝修階段,容易引發安全問題。此外,景區周邊亂停車現象隨處可見,使得周邊住戶抱怨連連。梧田老街哪些管理問題亟待提升?市民游客有話要說。
邊裝修邊營業存隱患
梧田老街“半裝修半營業”狀態引發的安全投訴,不止一起。就在今年5月31日,有網友爆料梧田老街的房頂裝修時發生事故,一根鋼筋從天而降,傷者被醫護人員用擔架抬走。市民劉先生日前游覽梧田老街時,也曾看到一名老人差點被腳下的裝修鋼架絆倒。他說:“來老街玩的老人和小孩不少,老街里部分公共設施未完工,還有部分店鋪還在裝修,建材和裝修垃圾容易絆倒游客。”
還未完成施工,就已經開門迎客,梧田老街內的安全隱患曾引發不少網友的抱怨。游客們說,老街里“哐當哐當”的裝修聲不絕于耳;粉塵白灰漫天飛舞,不利于身體健康;節假日人氣漸旺,打包盒、飲料瓶垃圾桶裝不下,沒有及時清運。
此事也在網上引發熱議,有游客表示梧田老街太心急了,為什么不等大部分完工后再開放,至少對游客的安全要把下關。
周邊亂停車引發市民投訴
因為缺管理,梧田老街周邊亂停車現象時有發生,成為市民投訴的焦點。在梧田老街各入口記者發現,雖然景區管理人員嚴禁電瓶車和自行車進入景區,但是對景區外無序停放的電瓶車未進行管理。因此梧田老街各個入口周邊,電瓶車亂停放現象明顯,原本就不寬的人行道被擠得寸步難行。
此外,有游客表示景區周邊沒有停車場的指示牌,停車很不方便。在梧田老街東垟路入口,景區管理員用手指了指旁邊在建小區說,路口轉彎后到小區里有個免費的地下車庫。但是停車庫具體怎么走,沒有指示標志和路牌,對于初來乍到的游客來說很難找到。還有不少游客表示,他們不知道附近有停車場。
一到節假日,老街周邊更是車滿為患,亂停車現象也屢見不鮮。市民汪女士上周日帶娃游玩梧田老街,因為找不到停車場在甌海大道附近轉了好幾個圈,最后發現很多私家車將老街周邊的綠化草坪當成了臨時“停車場”。
期待水鄉文化味更濃
榕亭臺棚,水街水市,這里還原了1600年梧田老街古建筑風貌,讓人們沉浸式感受水鄉塘河的文化底蘊。但也有游客表示,當前梧田老街上除了零食小吃、戶外酒吧外,溫州原汁原味的水鄉風韻還不夠,主要表現在商業味太濃,文化味不足。
人們期待,手握文旅“王牌”的老街能夠更加名副其實。“溫州的文化底蘊深厚,要在文化街區體現出來”,市民王女士不久前逛了梧田老街,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小吃千篇一律,銷售的商品沒有特色,而且找不到能彰顯梧田水鄉文化底蘊的展館或展示牌。
也有家長表示,帶孩子來梧田老街,為的就是感受下溫州的水鄉風貌,但眼前的梧田老街顯然還缺點“文化味”。“我希望梧田老街在商業價值之外,能有注入‘文化的魂’,吸引更多學生研學,讓外地游客能全面認識水鄉溫州。”市民許先生建議梧田老街在業態布局中,引進傳統文化,如各類非遺文化,推進有溫州特色的中華名小吃、傳統手工藝入駐,讓更多游客游老街、知溫州。
承載著溫州人水鄉情結的梧田老街,開門迎客后管理如何查漏補缺,歡迎廣大市民建言獻策,讓老街真正成為溫州塘河文化的“活招牌”。
爆料微信:wcnum20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