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斌,帶領張少華、趙歡等研究組成員,開發了一種獨特的遺傳操作技術——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研究組利用該技術,以小鼠為研究模型,揭示了生物體內細胞也會“搬家”,并且自身功能會隨著新的“鄰居”和生活環境不同而改變。相關研究成果2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這就好比我們熟悉的‘孟母三遷’故事,每搬一次家,孩子就會受到周圍同伴和環境的不同影響。細胞也是如此。”周斌說,“生物體內的細胞不僅會‘搬家’,而且每搬一次家,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會表現出不同特征,甚至它們的命運也會因環境而變化。”
腫瘤在發生過程中,腫瘤細胞會“招募”周圍組織中的血管遷移至腫瘤。利用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研究組直觀地展現了不同階段腫瘤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間的動態相互作用;并通過長時程追蹤,首次發現腫瘤血管內皮細胞會遷移到腫瘤外包膜。
“如何在復雜的體內環境中,精準直觀地揭示細胞間相互作用,一直是各國生命科學家致力于解決的技術難題。”周斌說,“10年來,我們先后培育了50多個小鼠品系,才能在多種組織中,實現對相鄰細胞的精準定位和永久示蹤。”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新技術突破了傳統示蹤技術的局限,實現了鄰近細胞的遺傳操作,為發育生物學、干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和腫瘤學等眾多領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術支撐,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