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志兵 許曠 通訊員 商潺 吳文盼
風起長三角,潮涌楚天闊。
【資料圖】
長三角,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湖北,正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努力建成支點、譜寫新篇。
如何架好長三角“一市二省”與湖北的合作橋梁,深化區域經濟協作,借“東風”壯“龍腰”?8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赴上海進行了探訪。
整合:“一機制一平臺”把更多力量聚起來
“緊盯產業鏈招商不放松,今年到位資金有望達20億元。”潛江市政府駐上海聯絡處辦公室主任姜莎說,這得益于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搭建的“一機制一平臺”。
在上海、浙江、江蘇,楚商云集,商會眾多,湖北各地派出招商人員撥次頻密。怎樣做好“統籌”這篇文章,把分散的力量捏成拳頭?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著力整合資源,優化機制平臺。
“一個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湖北駐長三角地區各級辦事機構和商會組織負責人聯席會議,匯聚資源,建立清單,把各級會長作為責任人,統一招商。
“一個平臺”。搭建各市州招商引資平臺,分批次、分主題,每月組織一個市州開展一次招商推介活動。
長三角地區99家湖北商會,近2萬家入會企業,涉及數字經濟、信息技術、機械制造等31個行業產業,構筑起招商引資的核心力量。
“過去,很多企業希望回鄂投資卻找不到‘回家的路’,新機制新平臺拓寬了交流合作、創新發展的空間,更加激發了楚商回歸、反哺家鄉的熱情。”上海市湖北商會秘書長賀利告訴記者。
著眼重點產業,聚焦強鏈補鏈,推進招商引資。
上海寶武新能源公司投資50億元,在宜昌投資新能源配套氫能項目;上海領航國創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在武漢建設新能源儲能電池項目;國鼎集團在武穴開工建設年產10萬噸納米新材料項目;維智科技在武漢光谷成立研究院,擬在鄂建立第二總部……
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經濟協作處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該辦累計推動155個項目意向到湖北投資,總金額1809億元。直接推動3個重大項目落地,1個重大項目達成意向,投資金額達197億元。
招商:“三員”接力把更多項目引過來
“要快!這是個好項目,但競爭很激烈……”去年11月11日,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負責人接到一個急促的電話。
電話那頭,是常州市湖北商會會長、十堰人向翀,所在企業為江蘇常州亞瑪頓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供應商。
向翀透露了一個招商信息,上市公司亞瑪頓擬在中西部建設區域性無機材料基地,正在選址。“鄖西縣石英石礦產資源豐富,有機會。”
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迅速與十堰、鄖西招商人員及亞瑪頓公司雙向溝通,第一時間促成企業實地考察。
快馬加鞭,“絲滑”對接。去年12月8日,亞瑪頓與鄖西縣簽訂協議,投資95億元建設華中區域無機材料基地。
不到一個月,項目成功落戶湖北。
楚商當“招引員”,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當“協調員”,地方政府當金牌“服務員”。
西寶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廣華是南漳人。因公司主要業務在長三角,人才主要來自海外,他離鄉創業后很少回湖北。
“一機制一平臺”燙熱了張廣華“游子的心”。了解到湖北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他決定返鄉投資,今年4月與南漳簽約,投資15億元建設醫藥產業園。
“親身見證了家鄉優質的服務效能,干事創業的強烈氣場。”張廣華對湖北的營商環境點贊。
浙江省湖北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肖太春對此感觸更深。
肖太春是“常回家看看”的楚商,多年來經常組織企業家到湖北考察投資。“湖北營商環境之變讓人驚嘆,這也讓我們‘吆喝’起來更有底氣了。”他說。
今年6月,肖太春陪一名浙江企業家到荊州考察,“現場對接會上提出問題,職能部門當天研究,當晚就到酒店反饋。印象更深的是,公務車的司機也談吐得體,說起優化環境,頭頭是道。”
目前,該項目已順利落地。
同處長江邊,共飲一江水。湖北與長三角合作共贏之路越走越寬,不斷為湖北發展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交流:用誠意誠心讓更多伙伴融進來
“鏈”上長三角,做大“朋友圈”。
哪些企業有投資意愿無投資布局,哪些企業有投資意愿有投資布局,哪些企業暫無投資意愿但值得拓展?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用“走”和“訪”向海內外展現湖北之優、湖北之誠。
哪怕是1%的希望,也要盡百分百的努力。去年以來,該辦進企業進園區,累計走訪280家企業,宣傳湖北招商引資政策,征求對投資湖北的需求和意見。
同時,強化與上海美國商會、上海英國商會、法國工商會、日中經濟協會等交流溝通,對接富士、百事、日立、安聯等世界500強企業,謀劃高層對話,尋求合作機會。
今年2月,該辦攜手日中經濟協會等4家日本在華經濟機構,赴武漢、襄陽考察。
“獲得湖北一線企業,尤其是在鄂日本車企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加強了溝通,增進了協作。”日中經濟協會上海事務所所長笹原信表示,將通過協會平臺組織更多日本企業到湖北考察、發展,為提振兩地經濟作貢獻。
工場網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國內擁有完善日資企業資源的制造業商務信息平臺。
“近年來,許多在華日企考慮在中國中西部設立第二、第三工廠。湖北交通便利,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產業根基雄厚,受到日企廣泛關注。”工場網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運營部部長金真庭表示,期待促成更多日本企業與湖北開展技術引進、產業合作和產品對接。
7月26日,總投資近20億元的上海灣區東湖國際創新中心正式動工,該項目為湖北省屬國企東湖高新集團在滬投資的科技園區。
“這是深化兩地科技創新資源對接、加強產業優勢互補的典型示范,也是展示湖北創新發展面貌和企業良好形象的一個窗口。”東湖高新上海公司副總經理沈濤這樣認為。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龍頭”“龍腰”共舞。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負責人表示,身處“橋頭堡”,服務要靠前,辦事處將做實做優“一機制一平臺”,積極統籌湖北在長三角地區力量資源,以促進經濟協作、加強招商引資的實績實效助力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