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限跌令!現在允許降房價
真是此一時非彼一時
(相關資料圖)
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近日財聯社電報,中國房地產報:房地產金融風險加劇期待調整優化政策盡快落地。
其中內容涉及:降低購房成本,包含降首付、降稅費、降房價。
特別是降房價,應當給予開發商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允許開發商以降價促銷的方式展開自救,以盡快回籠資金。
而降房價的第一槍在四川雅安正式打響。
四川雅安發布《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
給予居民購房補貼;
給予房企獎補:銷售面積達到一定程度,給予40-120萬的獎補;
最引發關注的是接下來這一條。
全力支持房企開展商品房團購活動,開發企業團購優惠價格不計入商品房備案價格跌幅比例范圍。
要知道,房企開展促銷活動是家常便飯,每逢銷售不理想的時候,打折、優惠、降價就是房企的不二之選。
然而在以前,開發商降價會被各種限制:
比如 2021年8月初,沈陽的沈北新區某樓盤推出降價房源,住宅房源從1.1萬降到8000元/㎡,多個樓盤加入降價行列,然后沈北 新區房產局聯合城建、教育、市場、公安等多部門,對房企進行了約談。
2021年8月21日,湖南省岳陽市出臺新規,中心城區新房銷售的實際成交價不得高于備案價格,也不得低于備案價格85%,否則將不能網簽。這是2021年全國首個旨在限制房價跌幅的“限跌令”。
2021年8月31日,江蘇縣級市江陰也針對樓市發文,嚴禁低價(如低于成本價、變相降價等)傾銷、打價格戰,堅決杜絕惡性競爭、降標降質、逾期交付等違規違法行為,除此之外,昆明、惠州、唐山等城市也先后出臺類似政策。
今年年初,深圳一地某項目釋放買房優惠活動,由于力度較大,房子銷售成績很好。但后當地住建局介入,對項目進行了查處,原因在于項目售價太低,擾亂了市場秩序。
而我們開篇所說的這個城市,明文指出: 優惠價格不計入商品房備案價格跌幅比例范圍。
也就是說,價格由買房人和開發商自行協商,官方不參與,沒有降價限制, 只要房子賣得出去,大膽降!
不得不說,這對買房人來說是極大的利好,面對樓市調控的降首付、降利率、提高貸款額度等各種政策,買房人就是不接招,心心念念只想降房價!
如今,愿望不能說成真,但起碼有了苗頭。
但另一個方面來看,從以前的限跌令、限制降價幅度到如今的降價自由,不得不說,樓市當前確實陷入了困境。
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分別有20個和6個,比上月分別減少11個和1個。
樓市熱度現在看二手房就行了,畢竟新房是結構性上漲,背后是資產不能跌的金融問題。
所以,我們看市場熱度看二手房就行。70個城市,環比漲的只有6個了。
事實上,面對樓市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調控措施是有必要的,只是隨著問題的長期堆積,大家更希望能“尊重市場規律”。
一方面,希望官方能減少對樓市的管控。
比如江西南昌住房保障中心,發文斥責某樓盤銷售不佳,嚴重影響房地產市場發展,要求對銷售不力的團隊進行約談、調整和解聘……這一紙紅頭文件,立即引發了熱議 。
網友們紛紛留言:
毫無邊界感,什么都管,只會害了你。
房子賣不動,關開發商什么事,還是房價不到位。
不知道說什么了,手伸得有點長,管得太寬。
不是市場經濟嗎,不是商品房嗎,賣不動不是很正常?
央媒也對此事做出了點評:
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初衷是好的,但卻“用力過猛”。
相關部門有責任也有必要進行引導、鼓勵和支持,盡力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但不能越界,直接“插手”企業內部事務。要尊重市場規律,恪守權力邊界。
另一方面,當供過于求的時候,房價是不是應該下降。
尊重市場規律,供過于求,價格下降;供小于求,價格上漲。
如今市場涼意明顯,除了采取下調首付、降低利率、提高貸款額度等方法,開發商適當調整價格,開展優惠活動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當然,如果房價一直大跌,跌破房子本身價值,貸款者就會斷貸,大量斷貸房產整個銀行業金融業受影響甚至銀行破產,進而引發全國經濟崩潰!
一句話,不管是漲價還是降價,穩定一直是大局,這樣才有利于樓市健康發展!
其實近年來,蘇州打折促銷的樓盤也不少,也有不少出現維權現象,蘇州一直保持的態度是只要不超過備案價即可,不存在惡意降價行為。
而恰恰相反,是買房人接受漲,不接受跌,隨著這幾年樓市的大變局,房價的跌宕起伏,或許買房人也會看開,有漲就有跌,房產屬于商品的一種,沒有永恒的漲幅,只有自己對于財富不斷上漲的欲望。
古人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當我們經歷疫情的苦難,樓市的高峰和低谷,或許此時的我們格外清明,健康、快樂才是當下最永恒的財富。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