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市場如何理解房企風險的傳導?國資房企、混合所有制房企、民營房企,會呈現出怎么的風險變化?已經違約的房企還有希望修復嗎?如何阻斷房企違約風險的傳導?
我們邀請了專家,從五大問題出發,解讀房企違約風險的傳導機制,為您預判不同類別房企將會走向何方。
(資料圖)
問答實錄
①丨國資房企有尾部風險嗎?
- 國資房企的風險傳導仍然存在
主持人:
上周,房地產市場又出現波動,兩家房企債券價格有明顯下跌,但是地產行業基本面并沒有出現什么大的利空,統計局銷售和開發投資增速環比回升。而市場對于地產行業的增量政策,特別是一線城市放開“認房不認貸”,存量房貸利率下調仍然抱有較高預期,而上周二的降息也讓市場對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產生希望。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很想跟專家探討一下不同類型房企的風險變化。特別是頭部企業出現美元債利息未按時兌付之后,違約風險會怎樣傳導呢?
誠然,國資房企在當下,確實處于匯總各類資源的位置,在銀行體系的明確支持下,國資房企非但沒有明顯的資金壓力,反而開始適時投資拓展,并在銷售上有所改善。
然而,讓市場感到擔心的,一方面是市場環境整體受到沖擊之后,能否繼續支持國資房企的正常運作,能否保持正向循環。一旦正向循環終結,國資房企的實際融資成本提升,國資房企的債券利差就會明顯上行,足以對市場的主流機構造成一定的產品凈值沖擊。
當然,經過我們上兩周的分析,中國的城鎮化雖然逐漸接近瓶頸,但是到2030年之前,仍然可以保持每年9億方左右的市場需求,足以支撐國資房企發展。加上不斷推進的城中村改造,將中國存量住宅更新轉化成新的市場容量。同時,國資房企可以受益于城中村改造,收獲城市存量資產價值提升和盤活帶來的機會。
然而,上兩周的周報之后,也有投資人來跟我討論,同意我對國資房企整體的判斷,但是希望我關注國資房企的尾部風險。
所謂尾部風險,就是在區域資源、銀行支持、業務能力上并不突出的國資房企,但是卻采取較為激進的策略,進行逆周期投資,將資源投放到不熟悉的區域,在缺乏本地支持的情況下承接大項目,也沒有得到銀行的鼎力支持,信貸接續存在不確定性。最終,如果市場進一步下行,而前期的高杠桿行為,融資壓力大,且項目回款出現壓力,就會觸發惡性循環。
然而,如果國資房企的股東背景強大,一方面股東有一定的救助能力,可以通過注入資產或者集團內資金進行支持,另一方面強大的股東背景會安定金融機構的預期,從而防止出現資金鏈問題。甚至股東可以引入其他戰略投資者,引入新的資金支持。
但是如果區域支持力度下降,或者區域本身財政壓力較大,又疊加行業下行期,無論是處置資產還是引入戰略投資者,都未必順利。這種情況下,國資房企的尾部風險就會觸發。
所以,不能忽視國資房企的尾部風險,需要將股東支持、銀行融資、拓展布局和經營回款四項內容結合在一起,要對風險有精準認識,不能盲目恐慌,也不能忽視風險的積累。
當然,在現在的背景下,國企尾部風險并不是市場的重點。
②丨混合所有制房企會繼續觸發風險嗎?
- 混合所有制房企的風險傳導機制
主持人:
您覺得國企尾部風險并不是市場重點,但那些有國資參與,但并沒有形成實際控制的混合所有制房企,您是怎么看的?尤其本周一家混合所有制A房企債券價格出現巨大波動,之前則是另一家混合所有制房企債券尋求展期,這些有一定國資參與的混合所有制,會受到風險傳導的影響嗎?
要回答您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點——混合所有制房企,其國資股東并不會在信用風險積累觸發后提供明顯支持。建立這個共識之后,我們才能做進一步探討。
混合所有制房企,在2014年附近的周期里,因其混合所有制的靈活性,以及對管理層更高的激勵,促使混合所有制房企一度發展迅猛。而在地產行業的景氣周期,這些都構成了混合所有制房企的優勢。
舉例說明,截止到2022年10月底,A房企表示融資都是總對總、統借 統貸的融資模式,目前銀行貸款全都是信用貸款,沒有抵押的。而且也承認400多億經營性資產卻沒有做經營性物業貸。這也能充分說明混合所有制房企一方面享受民企的激勵機制,一方面又附帶有一些國資屬性,有充足的融資支持。
再舉例說明,L集團,在沒有實際控制人的背景下,仍然得到了上海市國資委的大力支持,甚至在2022年從某地產集團與某城投借款15億。就更不用提某地國資始終推定其作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樣本,并為L集團提供大量金融機構背書。
然而,后續L集團、B房企觸發信用風險,我們發現即使在風險聚集階段,某國資委向L集團直接提供資金支持,兩家國企成立B房企聯合工作組,但是實際上兩個公司的信用風險演變,是與普通民企類似的。
在經營目標設定、戰略規劃、杠桿率上限、債務風險管控等方面,混合所有制房企,不可能像國資房企一樣嚴格,內部的風控體系和管理約束肯定不可能參照國資房企。而在這種背景下,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治理環境,以及高管相對大的權限,容易增加委托-代理問題,放大公司股東與經營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在行業的景氣周期,混合所有制的各種寬松約束,會成為優勢,而在行業下行周期,混合所有制房企的償債、收益周期錯位,就會觸發風險。
所以,對于混合所有制企業,一定不能有對國資房企的長期認同,也不能默認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深入看混合所有制房企的經營情況,去研判其資產,而不能簡單認為混合所有制房企是國企。
既然沒有實際控制人,那么股東背景就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國資帶來的銷售和融資優勢,混合所有制房企需要自己爭取。
我們回顧一下1-7月中指50強銷售的混合所有制房企、央企房企和地方國資房企的銷售變化,就可以明顯發現,實際上各地的資源以及本地國資委和金融機構支持,才是更重要的。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③丨民營房企風險的結局?
- 還能修復嗎?亦或是毀滅?
主持人:
講完了國資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我們還是不能回避民營房企的問題。究竟民營房企的風險還會繼續擴散嗎?究竟民營房企違約的重點是什么,實際爆發風險的民營房企還能修復嗎?
最近對于上周債券恐慌,很多投資人反映出的本質是對民營房企整體風險的擔憂,因為一些民企等受到中債增信擔保支持的房企,也出現實質性信用風險。因此甚至很多人擔心民營房企團滅。
在我看來,民營房企本身的風險起點,在于加杠桿周期、行業下行周期、政策收緊周期的三期疊加。而且2020年疫情背景下的寬貨幣寬信用,使很多地產公司錯判形勢,明明從2018年之后城鎮化進程明顯趨緩,明明2018年以后調控收緊明顯,明明2019年23號文之后信托業對地產實際沒有輸血能力,明明棚改貨幣化退潮后三四線行情迅速下降,但是2020年仍然有許多房企選擇加杠桿,增添了長久期債務,在2020年的三道紅線和貸款集中度管理之后,迅速爆發問題。
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引發2021年9月開始的第一輪民營房企違約,然后金融機構要求提前贖回貸款等債務,迫使很多民營房企在2021年底批量觸發風險,而2022年之后的到期壓力(對應2020年時候的發債高峰),也讓很多房企左支右絀。
2022年7月,保交樓壓力浮出水面,更加影響房企的金融機構債務,而后續的CDS擔保發債、中債增信擔保發債,融資上有所支持,卻無法阻擋需求的滑坡。一切行業的改善都要以銷售企穩為前提,但是直到2023年一季度,疫情管控放松帶來的需求釋放,才讓市場有所穩定,然而實際上4月開始行情走弱,行業資金面也支撐不足,最終頭部、一向資質較好的民企,都出現了實質風險。
下一步能繼續撐下來的民營房企,一定要有資源稟賦的優勢,包括龍湖等房企的經營性物業帶來的融資空間,包括濱江集團深度布局杭州帶來的優質貨源和當地銀行支持,包括美的置業在大股東美的集團加持下的經營穩健。所以,目前不要擔心民營房企團滅,也不要幻想已經觸發展期的民營房企能最終修復。未來民營房企的重點,在于把握核心資源,收斂區域布局。
畢竟,整個地產行業是一個生態圈,不同的房企占據不同的生態位,很多原本應該國企占據,或者十分有利的生態位,仍然是對于民企開放,比如濱江集團實際上就占據了杭州國資房企的生態位,讓一個民營集團挖掘了優質區域的貨值和銀行資源。
另外,很多小而美的民營房企,有核心業務優勢,也有相對充裕的土儲,會在后續的市場里有較好表現。其實這一點已經在最近的集中供地中得到體現,拿地表現最積極的,就是本地國資房企和本地小而美的民營房企。
④丨為什么融資支持效果有限?
- 一共有八個原因
主持人:
說到救助房企,我們很好奇,去年11月開始的三支箭政策,還有金融16條政策,為什么沒有發揮出全部的效果?1-7月統計局開發資金來源中的國內貸款,同比下降 11.5%,比上個月的跌幅繼續擴大40bp。這究竟是什么原因?
簡單來說,融資支持政策相對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八個。
首先,整個行業基本面沒修復,銷售仍然在下行,在這樣的背景下,融資政策即使落地,也無法發揮效果,畢竟地產融資的核心是綁定未來的銷售回款。
其次,金融機構的投放意愿有限,畢竟商業銀行是要保證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的,并不是支持地產融資的政策,都對銀行有利,不能指望地產融資提升是通過“銀行讓利”的形式呈現。所以即使是按照完成任務的模式,銀行也將信貸資金投放到國企地產公司中,這反而促進了原本資金壓力相對小的國資房企,特別是地方國資房企的景氣度。
第三,房企缺乏主動融資需求。大量的房企對融資的需要,是為了借新還舊,填補資金缺口,而不是為了繼續滾動經營發展。這與開發貸的原理背道而馳。而整個融資支持政策的核心,無論是當年爭論的救企業還是救項目,并沒有著力于提升房企主動融資需求。
第四,保交樓的壓力存在,資金支持的重要目標其實是交付違約的樓盤,金融機構債務人的訴求相對滯后。而保交樓本身時間周期長、難度大、涉及主體多,也阻礙了融資支撐政策的效果。
第五,過往限制政策較嚴,融資支持難以實現反彈。比如2021年底,給部分民企放松了銀行間發債的限制,放寬銀行對地產貸款五級分類的要求和展期的時間。但是過往嚴格的融資限制和管理約束,阻礙了融資放松政策的順利轉化。而三道紅線約束地產融資需求,貸款集中制約束資金供給,供需雙重約束的格局本身并沒有被大刀闊斧改革。而地產股權融資推進不及時,也是因為多年以來地產股權融資受阻,短期內的項目申報、審批和實際資金投放都不算順暢。
第六,本身宏觀經濟的“貨幣-信用”傳導受阻,利率的傳導機制也受阻礙,融資支持本身是配合寬松貨幣政策的具體行業政策,但是宏觀上資金淤積在銀行間市場。
第七,地產行業周期變化,對利率敏感度下降,小周期延長,行業對于信貸資金到實物資產的轉化能力變弱,加上大量房企發生違約和退出市場,實際上使用融資的主體大大減少,資金端容量也下降。
第八,融資環境與金融機構變化。與之前周期不同,現行的融資支持,主要是銀行和債券,缺乏信托等多元化支持手段,使用到的融資工具也偏單一,雖然有利于地產融資正規化,但是也確實難以滿足多元化的融資需求。
⑤丨解決房企違約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 切斷風險傳導,推動樓市企穩
主持人:
那基于以上的分析,專家切斷房企違約風險傳導,解決房企違約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這個問題很關鍵,其實我上一個問題的解答,就隱含了這一個問題的答案。所有的融資支持,都是外因,而行業的企穩和房企的信用風險出清,一定是基于內因。而這個內因的關鍵,就是樓市是否能企穩。
而剖析樓市是否企穩,核心有四點,第一是不要再批量爆發房企信用風險,保交樓問題可控;第二是居民資產負債表穩定,不要明顯縮表;第三是克服疤痕效應,恢復市場信心;第四是通過標桿性案例政策,觸發良性循環,讓地產行業邊際變化成為寬松政策的trigger。
來源:嵩山論市,本文已獲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