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萬象城官宣進駐荔灣白鵝潭,大家都說白鵝潭贏麻了。(詳情回顧:)
最近萬博華潤項目案名已經確定,名為長隆萬博悅府,現在已經啟動凍資。(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最新戶型爆料)
住宅案名一出,預計引進商業也會加快官宣。
(資料圖)
另外華潤主導的黃埔新溪舊改據說也會引進萬象系商業,相關傳言就一直沒斷過。
網友討論截圖
我們發現在各種討論中,大家有一個共同觀點:引進商業越高大上越好,否則就是利空。
果真如此嗎?
引進商業
越高大上越好?
其實商業引進只是第一步,能不能運營好才是關鍵。
商業對區域影響不容小覷,不管是對開發商還是區域來說,只有運營好了才能雙贏。
從這個角度看,品牌其實不是決定性因素,做商業首先得考慮地段。
所謂地段,首先看的是人流量、交通通達度。
越核心的地段、往往人口基數越大、交通通達性更好,這些才是購物中心生長出來的基礎。
年初我們實探廣州各大商場,廣州中心區商場人氣確確實實還是吊打外圍區。(詳情:)
例如2020年新塘合生匯剛開業那一陣子,熱度也不小,但現在看來2018年開業的新塘萬達廣場還是要更熱門一些。
有網友就說:新塘人就那么點,三個商場,能不涼嗎?
人流量本來不大的區域,消費需求難有增量,商場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其次,引進商業要與已有的商圈相契合。
商業地產比拼的是項目地段,更是商圈價值。
就拿白鵝潭CBD來說,區域將打造世界級商圈,商圈級別定位更高,引進太古系商業、萬象城,都是高端商業。
周邊住宅價格門檻不低,像華潤白鵝潭悅府、廣州幸福灣、廣州濱江上都等豪宅扎堆,未來有與高端商業相匹配的消費群體。
萬博-長隆也是按世界級商圈的定位打造,所以在引進萬達廣場、天河城、廣晟萬博城等商業后,還將引進K11、華潤萬象系商業,商業品質會再上一個臺階。
周邊在售樓盤像耀勝新世界廣場、越秀·和樾府以及即將面世的長隆萬博悅府,都是定位比較高端的住宅。
引進什么品牌的商業,與區域商圈處于什么階段也有很大關系。
區域如果屬于增量商圈階段,缺乏商業,那么基本上有新的商業即能滿足需求;如果商業已經飽和,但需要商業升級,那就需要更高端的商業進駐。
去年過年期間,荔灣爆火的領展購物中心,只是在原有的老牌商場太陽新天地購物中心上升級,就能夠獲得超高人氣。
領展購物中心
對于領展購物中心為什么這個火,荔灣本地人表示:主要還是因為區域缺少大型商場。
對區域商圈的補充、升級,是其成功的關鍵,想想如果在這里進駐太古匯之類的高端商業,反而可能不成氣候。
所以“品牌唯一論”其實根本站不住腳,商業引進也要和區域商圈定位、需求、消費能力相匹配。
商業的面子和里子
誰更重要?
還記得有一句話這么形容做住宅和做商業的區別:住宅地產是小學生,商業地產是大學生。不是說商業地產比住宅地產高一等,而是商業地產很難做。
如果把引進什么商業品牌當做是面子,那么運營得好不好才是里子。
最近我們就打聽到,萬博長隆悅府將引入萬象系商業,至于是哪一個還未公布,甚至可能不沿用已有的系列名稱。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重要的不是引進什么品牌,重要的是空間形態、空間運營、空間體驗、空間氛圍等設計”。
據悉萬博的萬象系商業將沿用華潤建立的國際設計師團隊,更注重商業本身的打造和升級,將打造“超級創新、超級綜合”的商業,不管引進萬象系哪一個商業,整體打造都會超越以往的商業作品。
確實,即使是品牌商業進駐核心區也并不一定能成功,后續空間打造、定位、主題、調性、引進品牌、租金設置等,也是成功的關鍵。
特別是現在的購物中心是一個復合型業態,并不僅僅是銷售產品,重點是帶來一種生活方式,通過生活方式來帶動消費。
因此為了更接地氣,同一個商業地產品牌,在不同城市的定位可能也會有所差異。
有個非常典型的反面例子文和友,作為不錯的商業IP,在廣州、深圳的占位也不差,剛開業的時候都曾引發不少人去打卡,現在卻已經180度大轉彎,經營都十分慘淡。
出現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主要還是在商業品牌定位打造上與本土文化沒有共鳴,運營也差強人意。
深圳文和友
對很多購房者來說,商業配套好不好是評判樓盤價值的重要指標。
在市場上,一個樓盤周邊商業的成熟度、商圈等級對房價也有影響,有成熟商業配套的項目,價值可能會更勝一籌。
但商業繁榮才能錦上添花,在實際生活中,家旁邊的商業其實也不越高大上越好,接地氣才更重要!
免責聲明:
本文對項目或產品的介紹,對項目周圍環境、交通、教育資源、商業配套及其它公共設施的介紹,均旨在提供相關信息,不作為任何購買要約,不意味著本公司對此作出承諾。本文涉及面積均為建筑面積。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以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及附件等協議為準。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