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走了,比爾蓋茨又來了。
(資料圖片)
從效果來看,我們是非常歡迎外資企業高管來訪的,接待規格都非常高,甚至超過了某些國外政要。特別對美麗國,“政冷經熱”的趨勢十分明顯。
原因很簡單,正當全球經濟低迷之際,誰能獲得國際企業更多的關注和投資,誰就能及早擺脫過去三年帶來的經濟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比爾蓋茨訪華,正值美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而且美方也說了,布林肯訪華期間,美方將圍繞三大目標同中方進行坦誠、直接、建設性溝通:一是建立開放、有力的溝通渠道;二是重申美價值觀和利益,明確、坦率提出美方在一系列問題上的關切;三是探索在符合美利益的議題上開展合作。美方并不期待通過此訪取得某種突破,或是改變兩國互動方式。
說白了,美國的目的很明確,以后別不接我電話,只討論以美國優先為目的的問題,能不能談成不重要。滿滿的西式傲慢和自以為是。
很顯然,布林肯此次訪華很可能談不出任何結果,只是做做樣子,給本國民眾和媒體有個交代而已——你看我也確實努力談了啊,只是雙方分歧差距太大,談不成不能怪我啊。
由此帶來的影響其實是十分負面的,作為兩個經濟體大國,關系卻不怎么融洽,資本的天性就是趨利避害,大環境如此,自然對提振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沒啥好處。
所以借著比爾蓋茨訪華的機會,把接待工作做到位,其實也是給各大跨國企業做表率,提醒大家要把經濟問題和意識問題區分開,矛盾歸矛盾,生意歸生意,互不影響。
美國不是鐵板一塊,類似馬斯克、比爾蓋茨這種生意人其實和美國的老牌資本是有明顯分界線的,起碼很少看到這些互聯網大咖說我們的壞話,這就證明還有希望。他們的言行也會影響一部分普通美國民眾的看法,甚至能夠帶動更多的國際企業到中國考察、投資,這事毋庸置疑的結果。
當今世界面臨很多問題,很多不穩定因素都可能摧毀互相信任的基礎,必須保持冷靜,更不能落入某系西方政客盼望的“博弈陷阱”。
根據《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受訪外資企業預期今年在華投資利潤率將持平或有所增加,超九成受訪企業預計未來5年在華投資利潤持平或有所增加。
這證明了什么?證明大家都不是傻子,有人唱衰,自然就有人看到了希望,只有堅定不移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敞開大門搞建設,同各國資本一起合作實現共贏,這就占據了道德高地,這才是正道。
人類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經濟全球化,各國產業鏈相互依存、合作共贏、互惠互利早就成了習慣,像美國這樣,處處搞什么“優先”,違背客觀定律,只會讓更多的跨國企業離心離德,長此以往,大家自然會用腳選擇。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