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印發《兵團2023—2025年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加大對高品質棉花的支持力度,有序推動次宜棉區退出棉花生產,推進棉花種植向生產保護區集中,全面推行籽棉兵地互交互認,加快實現兵地棉花市場融合,到2025年底,全疆高品質棉花比重達到35%,實現全疆統一棉花市場。
為加強棉花質量管理,《實施方案》提出,在現有棉花質量追溯體系基礎上,將進一步健全皮棉至籽棉質量追溯獎補體系,加強棉花生產加工過程質量監測,鼓勵加工企業通過分品種收購、分垛堆放、分級加工等方式提升棉花加工質量;利用“優質優補”政策引導優質棉花生產,中央補貼資金全額下達后,其中5%左右的資金用于棉花質量補貼,增強棉花種植戶質量意識。
在優化棉花生產布局方面,《實施方案》要求,引導次宜棉區退減棉花種植,到2023年底,21個非優勢植棉團場中,16個團場全部退出棉花種植,5個團場植棉面積不超過該團2020年棉花種植面積。
為推動兵地棉花市場融合,《實施方案》明確,2023年基本統一兵地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制度,南疆地區放開兵地棉花市場;到2024年,全面放開兵地棉花市場,推行兵地籽棉在收購加工環節上互交互認,實現兵地棉花市場融合;到2025年,基本實現補貼標準銜接。兵地市場統一前,兵團范圍內棉花實際種植者將籽棉交售至經兵團公示的棉花加工企業,均可納入兵團補貼范圍。兵地市場統一后,兵團范圍內棉花實際種植者將籽棉交售至經兵團或自治區公示的加工企業,均可納入補貼范圍。
據介紹,《實施方案》明確了以下九種情況不予納入補貼范圍:在沒有經過棉花種植面積申報、審核、公示的土地上種植的棉花;在國家和兵團明確退耕土地上種植的棉花;在未經批準開墾的土地或在禁止開墾的土地上種植的棉花;2024年以后采用果棉間作模式種植的棉花;未按要求錄入信息平臺或次年1月31日后交售的棉花;沒有籽棉交售票據的棉花;疆內“轉圈棉”或疆外違規流入的棉花;惡意摻雜使假的棉花;棉花種植者實際交售籽棉量超過預測產量4%的,超過部分不予發放補貼。(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鄭婭莉)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