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再到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國和出口國。7月3日,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史上迎來又一重大里程碑——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國汽車產業通過“彎道超車”搶占先發優勢,并持續引領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相關資料圖)
彎道超車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汽車產業是最能體現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新能源賽道則是我國汽車產業以“彎道超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7月3日晚,隨著一輛昊鉑新車從整車下線區駛出,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
承接這一具有特殊歷史意義殊榮的新車,誕生于廣州市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總裝車間里,一條條智能生產線上的機械臂起起落落,這樣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成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生動寫照。
中國第一輛新能源車何時誕生的?這在認定上一直有爭議。但可確認的數據是,直到201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159輛。但只花了7年,其產量突破100萬輛,到了2022年2月突破1000萬輛,短短17個月后又翻一番,達到2000萬輛。即使在前兩年受疫情和原材料短缺等因素影響,汽車行業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然高歌猛進。
在生產出第2000萬輛車的智造中心里,平均每60秒就會下線一臺新車,焊接、沖壓、涂裝、總成等環節已基本實現自動化生產。記者獲悉,該中心整體規劃年產能已突破40萬輛,智能制造的柔性、低碳和數字化水平已經走在行業前列。
“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2000萬輛規模,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正成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
雙輪驅動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份額更是超過60%。在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速度之快、質量之高世界罕見。
2012年以來,工信部先后出臺兩個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和技術路線。2014年以來,針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接連推出,調動起新造車企業的積極性。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33萬輛,躍居世界第一,由此進入快速成長期。
在隨后的幾年中,“雙積分”政策啟動實施、汽車產業對外開放有序推進,一批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落地國內生產運營,越來越多種類豐富、競爭力強的車型推向市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向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轉型。
“近年來,各部門先后推出70余項支持政策措施,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產業體系,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為推動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貢獻了中國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智能圖景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294萬輛,同比增長46.8%,新車滲透率高達27.7%。
作為極其重要的市場指標,30%一直被業內認為是滲透率的“臨界值”。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計,“3000萬”的目標有望在2024年7月前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持續高增長,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擺脫傳統燃油車發動機、變速器、底盤“三大件”的技術壟斷,新能源汽車成為多元科技變革的重要載體。產量快速提升的同時,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超越傳統出行范疇向智能移動終端方向進化,加速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描繪未來出行圖景的一系列智能化技術,也正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迎來新一輪調整升級。
現如今,在亦莊的百度Apollo Park科技公園中用戶已經可以深度體驗全無人自動駕駛;在騰訊北京總部園區實驗基地,基于全真互聯技術打造的首個自動駕駛綜合創新實踐項目完成全閉環運行。為規范“車路云一體化”的落地,北京發布首個自動駕駛示范區數據分類分級管理細則,從政策層面為智能化時代打造規范有序的競爭土壤。
“中國新能源車的戰略符合世界新能源發展的浪潮,未來中國汽車產業的格局發展將發生質的變化,推動中國自主產業鏈的做大做強。”崔東樹分析稱,中國自主品牌的崛起將帶動全產業鏈的崛起,一支“聯合艦隊”正在形成。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