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海關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進出口數據。
數據顯示,因為半導體需求低迷,上半年韓國資訊通訊科技(ICT)出口額為億美元,大跌%。
而這其中半導體出口額較去年同期,暴減%至億美元(少出口了1700多億元)。不僅如此, 上半年韓國液晶面板出口額大減%、OLED面板大減%;手機出口額大減%。
(相關資料圖)
事實上,看到這樣的數據,并不意外,因為從三星、SK海力士這兩大上半年公布的業績來看,存儲芯片領域就直接虧損了800多億元。
其中三星上半年在存儲芯片領域虧了500多億,而SK海力士上半年在存儲芯片領域虧了300多億,加起來就是800多億元了。
而除了三星、SK海力士的存儲芯片之外,其它的和芯片相關的產業,也是受到重創。
為何會這樣呢?我們知道韓國雖然小,但其實也是一個半導體大國,特別是存儲芯片方面,韓國占了全球60%+的份額。
中美芯片大戰期間,中國努力的發展芯片產業,從邏輯芯片到NAND閃存,再到DRAM內存,均在不斷的突破,減少對外的依賴。
中國的目標是盡量提高自給率,減少對外進口,這樣美國的禁令,就慢慢的失去作用。不曾想這種措施之下,給韓國半導體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因為韓國以往的芯片,大量出口到中國,中國一旦提高芯片自給率了,不僅減少從美國的進口,同時也減少從韓國的進口。
美國的所有芯片中,只有36%是出口到中國的,另外的近三分之二,是出口到全球各地。但韓國不一樣,韓國的芯片中,可能有近60%是出口到中國的。
所以相對而言,對韓國的影響更大,所以前段時間,韓媒稱,中國已經動搖了韓國的半導體根基,就是因為中國存儲芯片崛起,導致韓國存儲芯片價格跌,市場跌,損失慘重。
網上有很多笑話,說是老大和老三打架,然后老二消失了,或者說老二和老大打架,然后老三消失了,也就是說當事雙方還沒那么大影響,反而第三方受到的損失更重。
那放到這上面來看,會不會也這樣呢?美國和中國打芯片戰,那么消失的會是韓國的芯片,歐洲的芯片、日本芯片、還是中國臺灣的芯片?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