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所在城市---貴陽,前段時間火了。
至于火的原因,也就反腐那事,多的咱也不說了,自己上網查去。
前兩天,兩大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房地產經紀服務的意見》,而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就是中介費用這塊,畢竟這關乎到不少人的切身利益。
(資料圖片)
小編作為貴陽本地的房產工作者,結合貴陽本地的情況,說說這份文件對于貴陽的影響吧。
合理降低中介服務費用
官方要求降低中介服務費用。在小編看來這個是合理的,雙手雙腳支持。
因為房產這樣的高價值商品,動輒幾十上百萬,按照費率成交一套房子的傭金并不低。
但高收入帶來的不一定是高價值的服務,也有可能是人員的參差不齊,以及“藝高人膽大”的鋌而走險,這就是房產中介這個職業的口碑不好的原因。
誰都想要高收入,所以進這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一樣米養百樣人,個人的素質修養,文化程度,專業知識,性格習慣等等都會不同,從而會引發各種矛盾,給這個職業涂上了黑點。
除此之外,房產交易的過程中涉及的金額巨大,有人鋌而走險卷款私逃,有人為了更高的收入,捆綁墊資,貸款,擔保等等服務,打包收取服務費。
電視里不是經常說嗎,不是不犯規,而是犯規的代價太高。所以當收益高于代價的時候,人們心中的天平就會產生傾斜。
小編支持降低中介服務費,其實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自己的飯碗,從業人員的減少以及自身的提升,或許能逐漸的抹掉行業的罵名,寄希望于未來更合理,更公平,更專業的市場環境。
貴陽是個特殊的城市,買房“吃虧”
很多城市的經紀服務費,確實是由買賣雙方各自承擔一半的。
但在貴陽買房和在別的地方買房可能不一樣,貴陽的二手房交易除非是賣方主動提出,否則一般情況下,都是由買方承擔所有的中介服務費。
這個就是簡單的1+1=2的問題了,所以官方提出要引導交易雙方共同承擔服務費用。
可這種情況,已經成了貴陽本地不成文的“行規”了,小編參與的二手房交易中,也嘗試過和賣方溝通,希望按照共同承擔的方式進行支付,“好說話”的業主,在涉及“利益”的時候,也變得不那么“好說話”了。
其實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小編覺得很正常,換位思考下就能理解,賣房的業主想法很簡單,“別人賣房都是買家支付傭金,憑什么他就要支付一半的傭金”,這在本地的賣家看來,是非常不合“規矩”的。
改變個人的習慣可能需要二十一天,但是想要改變市場的習慣,這就非常的困難,因為沒有改變“行規”的底氣,畢竟官方并沒有明確規定必須由買賣雙方承擔,“底氣”不足,說話沒有人會聽的。
在貴陽這種比較特別的城市,節奏“慢”或許就是因為大家不愿意“變”,不愿意“變”都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如果沒有強制的規定,或許這種賣方“吃虧”的情況還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了。
如果說經紀服務費支付主體還有希望改變,那官方提倡的“分檔定價”對貴陽就不是特別友好了。
分檔定價“不公平”。
官方提倡的分檔定價,中心思想就一個,對于價格越高的房產,收取的中介服務費率越低。
看似合理的方式,卻不怎么合理,價格高的房子費用低,那就代表了價格低的房子,中介費用無法享受到這樣的優惠。
貴陽是一個剛需占主導的城市,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
80%的購房者都是剛需或者剛改,這一點有數據可以支撐的,貴陽的二手房市場,花果園的成交量幾乎每個月都能排在前三。
歸根究底不就是因為花果園的房價低嗎?應該不會有人會認為花果園的居住體驗有多么的好吧。
為什么現在在售的新房樓盤,經常都以低首付,低單價來作為廣告詞來吸引客戶呢,不就是因為在貴陽剛需購房者的比例大嗎。
有錢能買得起高價房的群體會給不起中介費用嗎?
實際上買便宜房子的剛需客戶,有可能已經掏空了身上的六個錢包,雖然那點中介費并不高,對他們來說卻真的可能是“就差那么一點”。
中介費降低,小編認可也贊同,但是為什么要區別對待呢?為什么不能越便宜的房子中介費越低呢?
回過頭想想,如果看病貴(買房貴),只是降低了掛號費(中介費),意義何在呢?看病所涉及的各種檢查費用(交易稅費)也并不便宜。
治療費用(房價)才是真正的大頭啊!!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