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素材來源網絡
購房者一次性付清和還貸三十年的區別在于財務杠桿的使用
【資料圖】
一、了解杠桿
以貸款100萬來看
100萬將購房貸款付清,那么就可以省下銀行的貸款利息,一年就是49000元。
市場上的資金成本約為年化18%左右,即100萬一年可以創造180000左右的收益。
這時,與銀行的貸款利息比較一下,差額盈余就是131000元。
粗略計算30年的利息與市場資金成本比較,差別就很大了!
30年貸款:約147萬
市場資金成本:約540萬
差距3.6倍!是不是差別很大?
是不是覺得貸款比付清房款劃算?
理論上,是的!
記得,是理論上!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
二、資金收益渠道
發現沒?上面說的是市場上的資金成本。
就是說,你的資金得在市場上使用,從而獲得資金成本的收益。
也就是說,你的這筆資金有收益渠道。
如果沒有,怎么實現收益呢?
那什么是收益渠道呢?
例如:
這筆資金有人向你借用,承諾你的利息收益;
這筆資金你投資購買金融產品,產生溢價收益;
這筆資金你投資購買其他房地產,實現溢價收益;
這筆資金你投資自己的生意,賺取利潤收益
總之,達到這個收益指標的都是收益渠道。
三、投資風險
是不是覺得投資就一定穩賺不賠?
當然不是!
講兩個個案吧:
1.同事投資事件
2005年,我身邊有個同事,他當時就有能力付清全額房款,但最終他選擇貸款。
隨后,他用手上的資金繼續購買房產投資,通過不斷地一買一賣,賺取了可觀的收益。
這是當時的時代產物,無腦炒房賺錢的過程。
踩到時代的紅利,這樣的投資無疑是成功的!
2.客戶用紅本抵押再投資事件
在前幾年商業項目操盤的時候,中介代理我們的項目時,看到有不少客戶將房子紅本拿出來再抵押,用抵押出來的房款投資商業。
從現在看來,當然是不理想的投資。畢竟房價沒有明顯的溢價,也沒有什么市場交投。
既需要支付兩次的貸款利息,又積壓了房產,投資無法覆蓋利息,更別談創造收益了。
總結一下:
在利用杠桿的角度而言,當然是按揭三十年比一次性付清房款更好。
但前提是,得有可控的投資收益渠道。
還有自身需要具備一定的投資知識,否則只會得不償失。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