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通訊員 尚芳 記者 王忠才
近日,建行濱州某支行接到客戶王女士打來的電話,咨詢房貸提前還款事宜,經工作人員詳細詢問,得知王女士是私營業主,目前資金并不寬裕,是因為接到中介公司的電話稱可以為她辦理利率很低的經營性貸款,以此所謂的低息貸款誘導王女士,讓其向親戚朋友籌款先歸還房貸,再從中介公司處辦理低息貸款來使用。
工作人員耐心為王女士解釋,第一,以貸還貸是不合規的;第二,所謂的低息貸款可能只是個晃子,真正辦理完的綜合成本可能并不理想,而且經營性貸款的期限都比較短,拿來還房貸會給自己造成巨大壓力,甚至影響到正常經營和生活;第三,建議在真正資金寬裕的情況下再考慮提前還貸。王女士萬分慶幸自己打了這個電話,更萬分感謝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讓自己避免了入坑。
這是典型的黑產中介利用利率下調后房貸客戶的落差心理誤導客戶的行為,他們通過微信朋友圈,發短信以及打電話等形式,以低息貸款為誘餌引導客戶做出提前還貸的錯誤決定,房貸資金一經歸還就不能再支用,客戶只能使用他們提供的貸款,也就入了他們的坑,成為他們謀取利益的工具。這同時也反映出普通百姓對金融知識的欠缺,金融知識普及迫在眉睫。
案例啟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提前還貸一定要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如果是捉襟見肘的提前還貸,不如為家庭留一筆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從網上,及微信、短信、電話獲得此類信息時,一定不要聽信一面之詞,可到銀行網點以及撥打銀行客服熱線進行咨詢確認,進行多方查證后再做決定。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