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銀行默許下的行為。這些貸款中介從銀行之間是有著一定的合作協議或者是分成安排的。對于銀行來說,自己不用干活做營銷,有人幫忙將客戶拉到柜臺前,難道不香嗎?
這確實是目前一個貸款的灰色地帶,尤其是個人貸款。其實對于監管部門來講,他只能管理到有牌照的金融機構,也就是銀行的貸款過程合規合法。對于那些貸款中介顧問咨詢公司來說,是沒有任何管理能力和約束能力的。對于銀行來說也是樂享其成,貸款中介還會提前給潛在客戶介紹好業務,到銀行來辦理貸款時又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銀行有了不花錢的營銷,這多好啊?
但是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無利不起早,貸款中介去冒充銀行進行電話銷售,那么他的所獲是啥呢?如果僅僅是貸款成功之后,銀行會給他分一部分利潤,那在一定程度上,銀行只要遵守央行的管理規定,做好外部合作單位的備案審批和監控,也是可以的。如果貸款之時,客戶還要單獨向貸款中介支付一筆費用,那么這就涉嫌違規了,因為增加了客戶的借款成本。
其實在這個事情中,最大的涉嫌違規之處就在于客戶的信息是如何得到的?這是一個繞不過的侵犯隱私的違規違法事情,如果是銀行自己的客戶,銀行早使用自己的電銷團隊進行直接營銷。所以貸款中介找尋的潛在客戶絕不可能是銀行的客戶,那么他們的客戶信息名單從哪里來?這就是一個確切的侵犯客戶隱私權的事情,那么他們拿到客戶名單的那個行為,就有可能涉嫌違規買賣客戶個人信息,這可是涉嫌刑事犯罪的。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所有貸款中介的電銷都是使用著虛擬號碼來呼叫,而且偽裝成銀行的工作人員。這就讓那些想追究責任的客戶,無從找尋他們。如果客戶有意向貸款,那么他們才會實施下一步的行為,例如引導客戶到銀行網點,或者引導客戶下載銀行APP,進行后續的貸款申請。同時開展他們收取中介費的各項行為。
但是按照監管對于銀行的要求,如果銀行同外部團隊開展業務合作時,必須要對外部業務團隊進行審核,如果發現有違規行為是不允許繼續開展業務合作的。但是很多銀行都不同這些外部團隊簽訂合同,所以監管部門也是看不到的。如果一旦事發,那么銀行也可以成功推責。
這就是個人貸款的江湖,也是銀保監會即將開展整治的重點。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關于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
強調,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增強自主獲客意識,嚴禁主動向貸款中介機構讓渡“金融服務”,避免出現貸款中介機構掌控市場主動權、合作業務推高融資成本、風險跨行業傳導加劇等問題。具體落實中,要切實加強員工行為管理,排查銀行業金融機構基層工作人員是否存在私下勾結貸款中介、向客戶推薦貸款中介、放松對貸款中介推薦客戶的審貸標準和貸后管理標準等問題;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貸款中介黑名單制度,對誘導、幫助借款人違規申請貸款的中介,納入合作黑名單。
其次,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不斷提升貸款質效,避免“唯指標論”和粗放式發展。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全面了解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主動向客戶充分揭示經營用途貸款與住房按揭貸款利率、期限錯配風險,就違規將經營用途信貸資金挪用于購房的法律后果和不利影響進行提示;嚴格落實經營用途貸款“三查”管理,加強貸后資金流向監測和用途真實性管理,關注經營用途貸款發放前后借款人提前償還住房按揭貸款的情形,重點關注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注冊時間較短,受讓小微企業股權時間較短等現象:嚴防內外勾結,誘導借款人違規使用經營用途貸款等問題發生。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