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某單位提交了一種新型STOVL戰機的專利方案。稍微熟悉專利申請流程的人都知道,絕大部分專利,都有一個公開對外展示的時期,一般有幾個月,目的就是看看有沒有反對意見。比如抄襲他人已經存在的專利;或者別人有這種設計,已經事實上使用多年,但是卻沒有申請專利。總之就是要確保專利二字中的專一唯一的創新性質。而這次是STOVL戰機的專利被公示,那么是否有泄密的可能?其實這僅僅是一種工程思路上的專利,而不是非常具體的工程技術細節上的專利,因此本身談不上軍事高科技泄密。那么這次申請專利的STOVL戰機的技術思路創新又在哪里呢?后面會稍微細說。不過既然公開了這次的專利申請,那么或多或少也是意有所指的。說白了還是過去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屢次強調的那個老問題:
STOVL戰機到底要不要搞?答案是肯定的;STOVL戰機是必然要搞的!現階段沒有集中精力搞是因為當前的大戰略以及技術水平決定的。因為就算是目前表面最先進的F35B也因為先天技術缺陷而問題成堆,導致其綜合戰斗力仍然有限;而且日常訓練中的墜毀率居高不下,說白了就是綜合性價比仍然遠遠不如普通起降模式的同代戰斗機。不過未來隨著發動機與飛控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快速提高,STOVL戰機反倒可能是今后100年,人類先進戰斗機中的主流模式。大前提就是戰機發動機的最大推重比普遍到了15到20的級別。現在最先進發動機的最大加力推力推重比到15,已經是基本門檻;但是非加力推力指標到15還有難度。而如果未來非加力都能到15以上,那么即使飛機本身有40噸重,滿油滿彈,
那么旱地拔蔥式的純垂直或者短距離起飛則會變成家常便飯,這個過程當然也需要飛控與人工智能參與的足夠深入才行。這些目標在今后20年內都應該會最終實現;因此某大國的6.5代戰機恐怕普遍都能STOVL模式起飛。那么目前的這個方案有什么獨到的亮點呢?其實可以對比海鷂、雅克141與所有的F35B就能有個直接的體會。海鷂與F35B都是單發STOVL;海鷂是4噴口模式,前兩個噴口直接從大直徑風扇后部引出2股氣流;后主噴口也是分叉氣流,但是都沒有加力部分,因此海鷂無法超音速。F35B在主發動機前面通過鋼軸驅動升力風扇,而后噴嘴有加力也有偏轉;雅克141則是1主發帶前面2個小發,一共3發;而且都能加力燃燒;因此讓雅克141有很不一般的超音速能力;不過垂直超音速氣流,
會嚴重燒蝕甲板。這3種模式其實各有利弊,不能說F35B出現的最晚就一定最先進。F35B升力風扇與尾噴流產生的氣流差異太大。稍微有偏差就會導致F35B突然失控而無法挽回。而目前的這個新設計,是前所未有的雙發模式:前小發動機可能不需要帶加力;氣流自然分叉,這樣就在目前所有自行車式平衡的STOVL模式之外,獨創了3角平衡噴流模式。誰都知道三角支撐是所有支撐里面最可靠、最穩定的,而且前雙氣流其實又是同一個發動機產生的,因此其分叉氣流具有天然的自平衡性和極高的可靠性,這樣的STOVL戰機的飛控也最容易編寫。未來整機可輕易超1.5倍音速,作戰半徑過千,F35B們自然望塵莫及!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