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冷蕓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問題的討論及總結。這些分享屬于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并不代表冷蕓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人士受益!
【一】
當前獨立設計師個人品牌林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與傳統品牌相比,他們的優勢在哪?
1.火出圈的設計師及潮流品牌介紹
大家是如何開始關注潮流品牌的?蕓友Queeny提出自己之所以關注這些品牌,是因為看到明星穿著他們的設計。而蕓友藝航關注潮牌的動因則是她對街頭文化和滑板文化的熱愛,因此特別喜歡這類潮流的穿搭。確實,個人愛好在這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蕓友王碩則提到,他關注這些品牌是因為他們的設計感強、款式時尚且具有個性,消費他們可以避免撞衫的尷尬。
其實,我以前特別討厭潮牌。那是因為在我讀小學、初中和高中時期,那些校園暴力的人總是穿著廉價的涂鴉服裝,我經常受到欺負。但因為最近我關注到潮流時尚品牌啟示錄,徹底改變了我對潮牌服裝的看法。潮牌在版型的時尚性、顏色的大膽性和搭配的美感上的特點可能都是吸引大家的因素。蕓友Queeny則從一個不太關注潮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潮牌之所以流行起來,是因為明星的穿著,快速打入了普通消費市場。
2.同伊芙麗、三彩、她圖、迪賽尼斯等傳統中少淑品牌相比,潮流品牌的優勢
我曾經一心專研像玖姿,地素,三彩這種中等偏大尺碼的傳統品牌服裝。當時我在恒源祥工作,對標的品牌也是玖姿這種風格的品牌。當時我對潮牌定義也僅限于牛仔、印花涂鴉等元素。
追求個性應該是潮牌的核心消費群體的一大需求。在我看來,2022年MIU MIU的y2k設計和穿搭方式對潮流品牌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淘寶品牌——WESAME,這是一個融合了y2k,街頭,美式,廢土美學的小眾潮流品牌。尤其是他們最近新推出的商品,真的非常有調性。我還無意中在淘寶上發現了另一個設計師品牌UNSPOKEN,它的價格便宜且設計古典。像杭州的衣品天成和廣東的芭比姨也是做得很好的多渠道售賣的潮流品牌。
蕓友Queeny提出是否可以理解為潮牌為了出挑,是在推動市場已經驗證過的設計風格?在設計和營銷上是否也有自己的特點?雖然我并未過多關注他們的營銷策略,但我認為潮牌的成功在于他們的產品做得好,并且他們具有強大的產品創新能力,并且在價格上也覆蓋了更多的消費者。這可能是潮牌比中大碼品牌更能抓住消費群體的一點,我們對比一下地素和WESAME的價格就能看出來。
(圖片來源:淘寶TIWILLTANG)?
(圖片來源:淘寶UNSPOKEN)?
(圖片來源:淘寶WESAMELAB)?
蕓友藝航曾幫助過一個原創潮牌配飾在小紅書上進行代運營。然而,由于該品牌研發周期過長,SKU較少,所以并不利于推廣,特別是相較于KVK、ABYB等對標品牌。她認為潮牌玩的是文化和圈層,她關注了一個潮牌WASSUP,他們把營銷和品牌文化做得非常好。蕓友王碩推薦了TCH,他認為該品牌線下渠道做得相當出色,基本分布在二線及以上城市的萬象城以及更高級別的商業區,這些店鋪多數都能取得盈利。
【二】
潮流品牌的前景及發展道路
1.IP聯名會不會成為常態?
蕓友王碩引入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他提問我們是否關注過小眾潮牌或者品牌的生命周期。他指出,線下小眾品牌的存活時間通常都非常短暫,能挺過三年的極少。這的確是值得討論的一點,我正在關注的幾個品牌,如啟示錄、WESAME、UNSPOKEN,雖然都存活了三年以上,但他們的銷售數據并不樂觀。其中只有WESAME的業績在穩步上升。
蕓友Queeny拋出了一個思考題:如果潮流是一波一波的,那么當潮流變了,是不是意味著潮牌的流行也結束了?蕓友王碩認為潮牌的消費者對買手或設計師的要求相當高,如果不能跟隨市場趨勢,那么品牌的銷量可能就會消失。我認為無論是小眾品牌還是潮牌,都需要在面對時代發展的時候更新自己的設計要素。
聯名是潮流品牌破圈和吸引流量的營銷方式之一。對于IP聯名這個話題。蕓友Queeny認為基于對IP品牌的喜歡,IP之間的合作的確可以幫助品牌破圈。此前優衣庫聯名被搶購一空也印證了這一點。好的聯名可以給品牌加分,優衣庫已經推出聯名系列多年了,這些聯名商品的銷量常常非常驚人,大家有沒有購買過優衣庫的聯名產品呢?下圖是我自己上大學時買的優衣庫和玩具總動員聯名款。但聯名不能成為一種常態,否則也會引起疲勞。品牌終究還是要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和客群,聯名最好的狀態是互相成就,錦上添花。
(圖片來源:蕓友藝航拍攝)?
2.如何吸引70、80后成為消費客群?
蕓友王碩提到小眾品牌這個概念現在比較寬泛。對于70、80后,他們現在比較接受新中式、輕中式的設計理念,這些也應被算作小眾品牌。例如,一些朋友從事新中式品牌的開發,以及我們制作的融入中式元素的場合類品牌,都可以看作是服裝品牌的細分領域中的小眾品牌。而高單價、高毛利、高服務,然后提供品牌的附加價值,可能會是小眾品牌的一個好定位。附加值可以是身份感、圈層表達,或是體現尊貴感。主要是在滿足用戶的情緒價值。現在消費者并不缺少產品,吸引消費的往往是產品以外的這些服務等附加價值。
我個人認為潮流品牌只是小眾品牌的一個分支,小眾品牌也包括了其他非主流,如嘻哈、朋克、網紅等品牌。現在的消費者不再只看年紀,更看心理年齡。但相比于潮牌,新中式或輕中式的品牌更易被70后、80后的消費群體所接受。而70后和80后的收入相對較高,如果能提供高客單價的商品,可能會有商機。群里的設計師朋友從自己的經驗談到,更年輕化的潮牌確實是20多歲的年輕人買的最多。如果想要吸引70后、80后消費者,輕中式風格或者新中式風格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相對于潮牌70后、80后可能更能接受這種設計,受眾群體比單純的潮牌更大。
【三】
在愈漸突顯個性的現在,小眾潮流
品牌未來有沒有可能會成為主流?
當我們討論到未來小眾潮流品牌是否會成為主流時,大家的觀點基本一致:因為受眾較少,銷量有限,所以這些品牌不太可能成為主流。而且小眾品牌之所以被稱為“小眾”,主要是因為受眾人數有限。如果受眾人數增加,它就不再是“小眾”了。
但我認為相比成為主流,小眾品牌的細分和多元應該會成為一種趨勢。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和不同性格的人可能都會有自己的風格。蕓友Queeny就分享了自己的穿衣理念:“我比較偏好基本款。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喜歡設計感重的衣服,反而更偏向于基本款,它們可以搭配得很舒適、簡約。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精力投入方向已經從外表轉移到工作和家庭上,所以對穿著的追求也從追求出挑轉向追求舒適。我個人基本不買潮牌,以前會買一些小眾設計,但發現它們不好搭配后也漸漸不買了。”
莊主總結?
一、當前獨立設計師個人品牌林立,與傳統品牌相比,他們的優勢在哪?
1.火出圈的設計師及潮流品牌介紹
MIU MIU、WESAME、UNSPOKEN、啟示錄、REVAN、WASSUP、TCH、BOY LONDON等。
2.同伊芙麗、三彩、她圖、迪賽尼斯等傳統中少淑品牌相比,潮流品牌的優勢
小眾設計師品牌和潮流品牌,相比傳統品牌風格個性更加獨特,產品創新性更強,更能抓住消費群體。且目前消費客戶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小眾風格更穩定。特別是線上品牌通貨風格持續下滑。
二、潮流品牌的前景及發展道路
1.IP聯名會不會成為常態
不會。品牌還是要有自己的東西。聯名最好的狀態是互相成就,屬于錦上添花。
2.如何吸引70、80后消費客群
以輕中式、新中式為切入點,為產品做高單價、高毛利、高服務,提供品牌的附加價值,搭配管理和服務,增加客戶粘性和復購。
三、未來小眾潮流品牌是否會成為主流
大家基本認同小眾品牌之所以叫小眾,主要還是客群少,人多了就不“小眾”了。但這并不影響小眾品牌名氣破圈。例如哥特風這種被大眾熟知的小眾風格,知道的人再多也還是小眾風格。算是大眾所熟知的小眾。
文字整理:張懷楷
文字編輯:陳暢
美術編輯:李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點贊轉發。
歡迎關注冷蕓時尚圈,本賬號專注于時尚產業的應用型知識分享,更多詳情可查看個人簡介。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